馬凱/零到六歲的孩子 國家養?

2019年07月24日 12:10

▲要讓出生率提高,最根本的考量就是如何才能讓年輕人敢生、能養?(示意圖/記者李毓康攝)

馬凱/社會企業公約基金會創辦人,經濟評論家,《經濟日報》前總主筆,中華經濟研究院前研究員。

全台首富郭台銘雖在國民黨初選落敗,但其0到6歲幼兒由國家養的政見,則為整個選戰中最具震撼力者;不僅他鍥而不捨,而且迄今餘波盪漾,許多學者專家仍談論不休。其所以如此,乃因它牽涉太廣、無比重要,而且複雜難解。

其實早在其前,我對少子化即深以為憂,應已逾10年。因為台灣的出生率連年下跌,目前已在各國之中敬陪末座,早已超過我們向來引為前車之鑑的日本。然而數十年來,歷經扁、馬、蔡等歷任政府多方設法,仍難扭轉頹勢,這才引來幼兒由國家養的強烈主張。

出生率跌跌不休,確實是十分可怕的國安問題。新生幼兒連年減少,直接的後果自是未來勞動力及人才的補充將日益困窘;相對地,在平均壽命不斷延長的情况下,老年人口所占比例就會與日俱增。勞動力萎縮代表生之者寡,整體國家生產力也日漸削弱。老化情況惡化,則代表食之者眾,年輕人肩頭的負擔一天比一天加重。勞保破產的危機,正反映著這個殘酷的事實。

日本公認是少子化又老化問題較早的惡例;也正由於此二者不斷惡化,再加上美日貿易衝突導致日圓遽升,而陷入一個又一個「失落的10年」迄今難以自拔。隨著經濟疲弱,生產力萎縮,國家税收亦有減難增。少子化必然傷及許多產業。一開始是產科、嬰幼兒用品,然後就是托兒所、幼兒園、小學、中學,至於大學的招生及素質一年不如一年,深深陷入不斷衰退的命運之中;許多業者、大中小學,會因而步上關門之途。

這些過去不斷被預告的不幸後果,已一一出現在我們眼前。如果找不出有效方法力挽狂瀾,只會一日甚於一日,讓每個產業、每個家庭、每個國民都嘗到愈來愈難以下嚥的苦果。既然問題已到了如此危殆、再也不容忽視的地步,因而當郭董拋出幼兒全由國家養的主張,並未被嗤之以鼻,反而引發各界的廣泛關注,迄今餘波盪漾未已。只是問題既如是沉重,而除郭董看似天馬行空的想法之外,又無人能提出能廣被認同的解方,國家乃陷入無可逃脫的困局之中。

毫無疑問,要讓出生率提高,最根本的考量就是如何才能讓年輕人敢生、能養?然而殘酷的現況,正與此背道而馳。除了政府不痛不癢的些許補助,我們將生兒育女的重擔幾乎全部加在年輕父母的身上。大家都不加思索地認為,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誰要他們想生小孩?

▲郭台銘雖在國民黨初選落敗,但其0到6歲幼兒由國家養的政見,則為整個選戰中最具震撼力者(圖/記者葉南州攝)

經過十幾年費盡口舌的解說,乃至近年來愈來愈多人視少子化為國安問題,如此迂闊的觀念,仍然根深柢固。事實上,這正是對願意生兒育女的家庭,施以最嚴酷的懲罰。從懷胎、到生育、到昂貴的預防針等醫療費用,到托兒、幼兒園的沉重負擔,對初入職場、薪資微薄、夫妻都要就業而又後顧無援的年輕家庭而言,這真是難以承受之重。相對於此,只要不執著於傳宗接代、養兒防老,則儘可揮灑青春、盡情玩樂,無憂無慮地享受人生。

但是那許多因出生率提高而免於破產、關門、裁員的產業、學校、勞動者,乃至因税收增加、經濟繁榮而獲利的所有國人,他們卻不必因此而支付任何代價,坐享年輕家庭犧牲自我幸福而獲得的成果。這正是郭董主張幼兒由國家養的根本邏輯。只是他語焉不詳,未提出能令多數人信服的明確說法,而招來大眾的質疑。

由國家養這種言簡意賅、一刀切的主張,固然簡單明瞭,但忽略了許多重要面向,而招來不必要的疑慮。首先,財源何來,是最受關注的問題。郭董提出的富人稅固不足為訓,由他一己散盡家財,更不切實際。目前政府財稅结構扭曲,關鍵在於租稅負擔偏低,但所得稅比重又過高。如果略微調整財產稅及間接税,即可在矯正租稅結構的同時,提高租稅負擔,而為哺育幼兒提供充裕的財源。

其次,適當排富,既可減輕政府負擔,又符合公平原則。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托兒、育幼、預防針、醫療等方面,都由政府提供標準版的免費方案,為一般普羅家庭解其燃眉之急,而高所得及豪富家庭則看不上眼,不屑一顧。另一方面,則為有兒女的家庭提供優惠的住宅方案,子女愈多者,嘉惠也愈多。由於富有家庭同樣眼界更高於此,也無意分一杯,亦有排富之效。

若能依此而行,少子化問題必可迎刃而解,有志於大位之諸公,曷興乎來?

熱門點閱》

►不是募兵、也不是徵兵 臺灣需要的是「學兵」

►一個「自貿特區」治台灣大病

►看更多【馬凱】專欄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讚!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雲論》提供公民發聲平台,歡迎能人志士、各方好手投稿,請點此投稿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