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FB就能集點 新創公司讓小餐廳用「被動科技」收集會員資料

▲▼iCHEF。(圖/iCHEF提供)

▲新創公司iCHEF讓店家可被動地維繫顧客會員關係。(圖/iCHEF提供)

記者邱倢芯/台北報導

新創公司iCHEF過去就主打著站在小餐廳的角度出發,要成為這些店家的幫手,先前就推出了iPad POS系統的服務;而今(24)日再度推出「集點趣」新服務,這項功能可整合進iCHEF POS系統當中,店家只要提供消費者收據,消費者再開啟Facebook應用程式掃描收據上的QR Code,就可以快速地完成會員集點,不但提高小餐廳的結帳效率,還可被動地收集會員資料。

iCHEF共同創辦人程開佑指出,在數位浪潮的推動下,一開始對於店家來說宣傳的管道大幅提升,且當時所需要耗費的成本較低,但也因此讓店家之間的競爭變得越來越高;此外,數位行銷發展至今的宣傳成本已趨近於傳統行銷成本。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有些小店家為了攬客,因而推動集點活動。」程開佑表示,這些店家的出發點都是讓客人集滿特定量的點數後,可能就會送小菜、飲料等,藉此提高「回頭客」的意願,但是傳統紙本的集點卡往往讓顧客覺得麻煩,因此拿到就丟了;而一般的電子集點則是會讓店家的結帳流程變得更麻煩,對於結帳時間壓力大的餐飲業來說更是如此。

因此iCHEF才會希望與Facebook合作,將「Facebook集點趣」功能整合進POS系統當中,消費者完成結帳後,POS會自動生成並在收據上印出「Facebook集點趣」的專屬QR Code,而消費者只要使用Facebook App掃描即可順利集點,大大增加餐廳和消費者雙方在「集點行為」上的效率更能有效維繫顧客關係,只需給客人收據就好。

值得注意的是,透過此功能印出的QR Code,所代表的都是每一次的消費累積點數,並非店家專屬的QR Code,因此店家也毋須擔心QR Code會被消費者拍這、放上網「共享」。

▲▼iCHEF。(圖/iCHEF提供)

舊概念、新玩法
事實上,Facebook的集點趣功能並非新概念,且早在好幾年前就推出了這項服務;不過程開佑說明,這次推出的功能並非僅是搭建在既有功能上罷了,而是與Facebook共同討論、開發出來的功能。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

兩者的差異在於,店家如果是直接使用Facebook的集點趣功能,那麼還需要再結帳櫃檯額外放置獨立的裝置,才能讓消費者掃描QR Code;而iCHEF與Facebook共同打造的功能,是直接將Facebook的集點趣功能整合進iCHEF POS系統當中,消費者結完帳所拿到的收據上會有一個QR Code,可以讓消費者隨時隨地開啟Facebook App掃描就可以累積點數,且過去外送訂單的客戶往往很難累積點數,現在只要外送員將收據交付消費者手上,讓會員集點服務再向外延伸一點。

店家、消費者都減少額外的動作
而這次的活動,iCHEF也邀請了參與封測的店家代表「鹹酥李」老闆李書賢前來分享導入心得;李書賢指出,搶先試用iCHEF POS 和Facebook集點趣後,發現只要給收據讓客人自己掃碼的集點,讓我們體驗到集點也能如「零秒」般的快速操作,「鹹酥李」的會員人數還因此成長了兩成。

李書賢指出,自己先前曾導入過知名通訊軟體的集點功能,但是不是每一位顧客都懂得如何開啟功能,因此店員都得慢慢地引導,且每次在結帳時都要拿出QR Code紙卡讓顧客掃描;以前甚至還發生過顧客將QR Code拍下、放上網路的情況,iCHEF的POS方案相對是較方便、輕鬆的作法。

對於消費者來說,也不需要每光顧一間店就要下載新的專屬App、在結帳時報上電話或攜帶各式集點卡,只要用手機進入打開「Facebook集點趣」功能即可讓點數不漏接;對餐廳來說,不需為集點安裝新裝置,集點QR Code直接隨電子發票印出在單據上,讓集點的場景不再只限於店裡。

只要有收據,即使是親友代買、外帶或外送點餐,都可以集點;透過系統後台,店家可查詢點數發送、使用狀況,讓每筆交易完整紀錄不浪費,更有機會掌握消費者數據、深度經營會員。

不過,現代人常常提到「無紙化」這個詞,如果還需要額外印出收據讓消費者掃描,不就違反了這項精神了嗎?程開佑坦言,目前這個概念仍是以紙本為中心,這是為了讓餐廳老闆可更方便地完成結帳、讓消費者集點、收集數據等;且紙張目前是讓消費者更容易參與會員集點的媒介,不過之後仍希望可以往前延伸會希望朝向電子化的方式進行。

據了解,目前iCHEF與Facebook共同打造的集點趣功能今日已正式上線,有導入iCHEF POS系統的客戶都可開始使用。

關鍵字: iCHEFFacebookFacebook集點趣

分享給朋友:

追蹤我們: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推薦閱讀

11家金控配息一表看! 中信金居配息、殖利率雙王

11家金控配息一表看! 中信金居配息、殖利率雙王

2024年14家金控獲利將近6000億元,成為盈餘分派活水,目前已公布2024年盈餘分派有11家,中信金(2891)以每股配息2.3元暫居金控股配息王、現金股息殖利率王,每股股息分派超過1元則有元大金(2885)1.55元、玉山金(2884)1.2元,以及兆豐金(2886)1.6元等3檔,若以昨(25)日收盤價計算,潛在現金殖利率超過5%則有元大金、凱基金(2883)、台新金(2887)等3檔。

2025-04-26 06:05

台股閃見2萬點! 法人:多方占優勢有補漲空間

台股閃見2萬點! 法人:多方占優勢有補漲空間

美國總統川普對關稅戰態度放軟,台股本周反彈且指數閃見2萬點,周線收紅,上漲477.70點或2.46%,終止連4跌;法人指出,相較於其他地區股市表現,台股表現落後,有補漲空間,估計下周多方仍然占優勢,不排除有更明顯的攻勢,不過川普政府習慣左右搖擺,建議不可孤注一擲,選股方向則回到市場主流,科技股題材較新、跌幅較深,預估指數區間19200點~21000點。

2025-04-26 14:23

廣達「總舖師」迎關稅戰! 林百里:全世界9座廠區提供解方

廣達「總舖師」迎關稅戰! 林百里:全世界9座廠區提供解方

代工廠廣達今天舉辦37週年廠慶,董事長林百里表示,今年廣達發揮韌性製造的能力,商業模式像「總舖師」,哪裡辦桌就到哪裡做菜;他也提到客戶需求沒變,廣達今年訂單比去年更多,會有更好成績,這幾個月加緊趕貨,會努力突破貿易戰的干擾。

2025-04-26 14:03

稅額試算通知書25日寄出 財政部4步驟教你完成報稅

稅額試算通知書25日寄出 財政部4步驟教你完成報稅

113年度綜合所得稅申報下周四(5/1日)開始,財政部表示,符合稅額試算服務者,稅額試算通知書及相關書表已在昨(25)日掛號寄出,收到資料後,4大檢視步驟協助完成報稅。

2025-04-26 12:24

6月重啟降息? 聯準會傳聲筒:市場過度解讀官員言論

6月重啟降息? 聯準會傳聲筒:市場過度解讀官員言論

克利夫蘭聯準銀行總裁Beth Hammack日前發表談話,被市場視為是聯準會(Fed)6月可望降息的訊號,不過擁有「聯準會傳聲筒」封號的華爾街日報資深記者Nick Timiraos在《X平台》發文認為,市場過度解讀其言論,Hammack談話的重點在於,在獲得更多關於經濟前景的明確資訊之前,聯準會不會貿然降息。

2025-04-26 10:27

日月光舉辦永續供應鏈技術交流論壇 發布設備能源管理白皮書

日月光舉辦永續供應鏈技術交流論壇 發布設備能源管理白皮書

日月光25日舉辦「永續供應鏈技術交流論壇」,針對封裝測試產業的節能創新與碳排治理等議題展開深入對話,同時正式發布《設備能源管理白皮書》,強化半導體產業對節能減碳與永續發展的應對力道,廣邀供應夥伴以源頭導入的思維,分享節能機台設計實務,彰顯日月光供應鏈上下游攜手邁向淨零的決心。

2025-04-26 06:00

嚴防洗產地! 經濟部:MIT貨品出口至美5/7起應附聲明書

嚴防洗產地! 經濟部:MIT貨品出口至美5/7起應附聲明書

川普關稅戰持續進行,對各國課徵的稅率不同,可能會出現「洗產地」的狀況,為防止他國貨品藉由台灣違規轉運,經濟部公告,自5/7起,出口我國產製(MIT)貨品至美國,應簽具「輸美國貨品原產地聲明書」,具結產地屬實。

2025-04-26 06:00

「量子驅動xAI賦能」 輸出入公會聯誼會為產業注入智慧貿易新動能

「量子驅動xAI賦能」 輸出入公會聯誼會為產業注入智慧貿易新動能

中華民國輸出入公會聯誼會今(25)日舉辦年度專題演講,以「量子AI時代下的全球經貿新思維」為題,邀請國內量子研究領域權威-中原大學張慶瑞教授主講,共同探討量子科技與人工智慧如何為經貿產業注入新能量,吸引近170位輸出入公協會及企業代表,現場座無虛席,氣氛熱烈。

2025-04-25 19:39

InnoVEX 450家新創齊聚 展示前瞻科技與創新能量

InnoVEX 450家新創齊聚 展示前瞻科技與創新能量

COMPUTEX 2025創新與新創展區InnoVEX將於5月20日至23日在台北南港展覽館2館盛大登場。今年InnoVEX邁向十周年,作為全球指標性新創媒合平台,InnoVEX將以更豐富多元的內容及活動,展示前瞻科技與創新能量。

2025-04-25 18:48

萬海航運攜手大安高工舉辦國際姊妹校講座 談冷凍貨櫃運輸原理

萬海航運攜手大安高工舉辦國際姊妹校講座 談冷凍貨櫃運輸原理

萬海航運今(25)日與台北市立大安高工聯手舉辦國際姊妹校交流講座,主題聚焦於冷凍貨櫃運輸原理。此次講座邀請了萬海冷凍貨櫃技術專家陳誼名擔任主講,旨在促進大安高工與南非及菲律賓國際姊妹校之間的教育交流與知識分享,提升台灣在全球冷鏈技術人才短缺情況下的國際競爭力。

2025-04-25 18:38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