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維TW/軍艦穿台海 省時省力與省錢的選擇?

▲加拿大皇家海軍「黎賈納號」(HMCS REGINA, CDN Warship 334)。(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加拿大皇家海軍「黎賈納號」(HMCS REGINA, CDN Warship 334)。(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文/陳宗逸

當加拿大皇家海軍巡防艦「里賈納」號(HMCS Regina)及其補給艦於6月17日經過台海周邊時,突然打開航海自動辨識系統(AIS),以高調方式通過台灣海峽,引起各方矚目,這是加拿大皇家海軍首次公開穿行台海。而就在此「台海行」之前,加國艦隊才剛結束與日本海上自衛隊在南海的聯合演習,其穿越台灣海峽北上的目的,是為與美海軍第七艦隊艦艇繼續實施針對北韓的封鎖軍演。

因為台海兩岸近年不斷升級的緊張關係,及長期以來中美針對台海的政治博弈,這次加拿大皇家海軍的高調舉動,和4月6日法國海軍巡防艦「葡月」號(Vendemiaire)的行動一樣,被視為是除了美國海軍之外,北約各國逐漸表態、以穿越台灣海峽的行動,來支援美國的「自由航行」(FON)行動、並且隱約有「挺台灣」的訊號。而在此之前,包括英國、德國等國,都曾表示願意派遣軍艦穿越台灣海峽,藉以作為在中美對抗之際,強化與美國同盟關係的證明。「穿越台灣海峽」似乎成了近年來,對中國大陸保持軍事對峙、對美國表示堅定同盟、甚至對台灣表示友善的一種「便宜方式」。

但事實上,「穿越台灣海峽」到底算不算是「軍事行動」?只要稍有軍事常識,再觀察公開資訊,就能得到明確答案。一般來說,處於軍事狀況、演習狀況的軍艦,都會以航速高達25節至30節的「戰鬥巡航速度」,來通過危險戰區或者警戒區。但是觀諸歷次歐美軍艦駛過台灣海峽的情況,絕大多數都是使用15節以下的「經濟巡航速度」通過。即使是2017年初解放軍航母遼寧艦服役後,多次穿越台灣海峽,包括2019年6月中的一次,行進速度也是使用15節的「經濟巡航速度」,並非以警戒、演習與戰鬥準備的25節至30節航速。因此,分析這些歐美的,以及中國大陸的軍艦之所以通過台灣海峽,與其說是具有軍事上「針對台灣」的弦外之音,還不如說是為了抄近路、節省成本的考量。

一般來說,不論北上還是南下,從黃海、東海至南海的這一條海上航路,經由台灣海峽與繞過海峽往台灣東部太平洋海岸行駛,經濟效率差別很大。如果不走台灣海峽,而選擇台灣東部外海的太平洋航路,航行時間會足足多出一天到一天半(視航速而定),距離增加將近二倍,所以世界各國往來西太平洋的商船,多半會選擇行走台灣海峽,來減省油料、時數的花用,經濟意義大於一切。

這從2017年遼寧艦成軍之後,兩度南來北返台灣海峽,可以得知。其第二次北返台灣海峽時,不僅時間挑在深夜,且使用15節經濟航速前進,全艦並未有「戰備」表現,也沒有外界臆測的「夜間戰機起降、武嚇台灣」行動,一切都是平靜度過,完全沒有針對性軍事動作。從遼寧艦穿越台海的航行過程中,即便全程皆在台灣反艦飛彈的射程內,遼寧艦卻多半以非戰備狀況行駛,即可窺知,在這航程中,重要的考量與其說是軍事上的,還不如說是為了簡省油料資源與時間天數。

若再深究「台海穿越」這個議題,所謂「美艦穿越台灣海峽」由來已久,早自1996年台海飛彈危機後,因為美國第七艦隊增加在西太平洋地區的戰鬥部署,演習增多,所以穿越台灣海峽的次數其實相當頻繁,只是消息絕少公佈,外界也無從得知。例如2000年前後,美國在台協會(AIT)聯絡事務組(Liaison Affairs Section,屬於美國國防情報局系統)官員,就常常接到台灣海軍的緊急請求,因為美艦頻繁地穿越台海、甚至接近台灣彭佳嶼海域等行動頻頻發生,每次相關行動都由AIT有關官員協調、台灣國防部聯二系統統籌,以便排除其他狀況。事實上,從當時開始,美艦就已經頻繁地穿越台灣海峽。

而穿越台灣海峽,其實也不是為了「保衛台灣」。當時美國穿越台海的考量是為了「省油、省時、省錢」,因此往來菲律賓海、巴士海峽、南海的美軍軍艦,除了航空母艦戰鬥群,多會選擇通過台海。主因是一來航母戰鬥群所具有的特殊象徵意義,會被解讀為戰略移動,二來航母戰鬥群火力龐大且目標明顯,其中的核動力攻擊潛艇也不太適合在台灣海峽露面,被解放軍偵測或掌握相關艦隊資訊。因此,單艦、補給艦等情況下,多會選擇台灣海峽航路。

川普(Donald Trump)政府上台後,因為倡導FON,以及印太戰略(Indo-Pacific Strategy)的推行,「穿越台灣海峽」擁有了另一個「政治」考量。由於中國大陸宣稱台灣為其一部分,似乎視台灣海峽為「內海」,故美軍執行「航行自由」行動,這與美國此前處理南海情勢的思考模式類似,都是為了避免中國大陸把美國認為的「公開水域」內海化。但即便美艦頻繁穿越台海,依舊保持在中間區域的「公海」範圍。這是因為台灣、大陸皆宣稱12海里領海線,而台灣海峽最寬處約260公里,中間還有平均約150公里寬的國際水域,可供各國通航,故政治宣稱歸政治宣稱,中國大陸至今也從來沒有封鎖台灣海峽的意圖,更沒有宣稱過台灣海峽是中國「內水」。相反,對國際商船穿越台海,中國大陸持開放態度,即便是他國軍艦穿越,也未有過阻攔行動。

此外,所謂的「台灣海峽中線」,事實上也僅是一個沒有國際公約規定、甚至沒有認證的「默契線」,外傳是美軍在協防台灣時代界定的中立線,但大陸從未承認。從1970年代開始,解放軍逐漸突破國軍的海上封鎖,1974年,解放軍艦艇首次通過台灣海峽,至1980年,解放軍的所有海上活動,都是以位在海峽中線以西的方式通過。1992年,大陸交通部宣示,「出於船舶安全考量,要求民船不要進入海峽中線東側海域」。「台海中線」作為一個默契客觀存在,但除此之外,迄今沒有任何相關實質的界定,更沒有任何書面協議或文件,而在解放軍海空軍實力大幅成長的年代,從1996年台海危機開始,「穿越台海中線」的解放軍機艦行動,屢見不鮮,只是沒有公開聲張罷了。

故此,所謂「軍艦穿越台灣海峽」,事實上只是各國軍方一個「省時、省力與省錢」的選擇,它或許略帶有「聲明國際公海海域」、維護航行自由的政治意義,有演戲給美國「老大哥」看的心思,但實事求是地說,幾乎沒有「挺台灣鬥中國大陸」的軍事意義。拿「歐美軍艦穿越台灣海峽」來當作政治資本炫耀,創造出一個並不存在的政治攻略意涵,輕則可能犯「以台灣看天下」的戰術錯誤,重則可能導致不可挽回的戰略誤判。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軍武熱門新聞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