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膠微粒隨著空氣傳播 研究:成年人一年吃下5萬顆微粒

▲庇里牛斯山。(圖/翻攝自Facebook/Biotherm)

▲庇里牛斯山位於歐洲西南部,是法國與西班牙的天然國界。(圖/翻攝自Facebook/Biotherm)

實習記者施怡妏/綜合報導

在全球各地,塑膠製品是對環境汙染造成最大傷害的兇手,在生活中處處可見,有著重要的地位,舉凡家庭用品、生活用品、食用品等,幾乎沒有一項與塑膠不相關。防治塑膠汙染的侵害也成為近年來重要的課題,連空無一人的山頂以及海底最深處的海溝,都能看見塑膠垃圾的蹤影。

工業化的變革和人口成長,大海默默承受人類的塑膠垃圾,長期累積下來,成為大自然最沉重的負擔。國際上常看見數起鯨豚誤食死亡的事件、魚類被塑膠纏繞、海龜深受吸管的荼毒、奈良鹿誤食塑膠死亡等,有太多的動物無辜的成為塑膠下的犧牲品。

▼海洋中的海龜常淪為塑膠品下的犧牲者,深受塑膠吸管的傷害。(圖/記者賴文萱攝)

▲▼宿霧海龜。(圖/記者賴文萱攝)

塑膠微粒 被風吹得到處都是

根據《Guardian》報導,由於風的吹拂,塑膠微粒能輕易的被帶到各地,就像空氣汙染一樣難以防範,即使不用塑膠,住在深山中依然會被塑膠微粒波及,汙染遍佈在河川和土壤中。

研究發現,懸浮微粒主要是因為塑膠垃圾解體所造成的,在地球上幾乎無所不在,包含空氣、土壤、河川和海洋,即使是沒有人類的地方也都會有塑膠微粒的痕跡。

科學家在這次研究意外發現,在法國和西班牙邊界的庇里牛斯山頂,發現每天、每平方公尺就有高達36顆塑膠微粒落地,在山頂的氣象站中,雨量器內也有塑膠微粒漂浮,可是這裡根本沒有人生活,最近的小村有6公里遠,城鎮也有25公里,大城市更是遠在100公之外。

地球每年生產約3.35億噸的塑膠,塑膠的降解非常緩慢,但會以另一種微粒形式影響環境。科學家坦言,還沒有一種研究可以證實塑膠微粒到底能隨風飛多遠,但從已知的條件推側,至少能飛100公里,若伴隨著季風和沙塵暴,1000公里都不是問題。

最常見的塑膠微粒是聚苯乙烯和聚乙烯,兩者都廣泛用於一次性包裝和塑膠袋,因此現今多禁止使用一次性塑膠。在最新的研究中指出,塑膠微粒可以透過空氣傳播,這些顆粒產生許多潛在的危險,包括影響土壤和食物生產等。

人類有史最深潛 竟然還發現了塑膠垃圾

根據《Time》報導,美國深海探險家維克特(Victor Vescovo)近期在馬里亞納海溝,也是目前所知最深的海溝,進行最深的載人潛海研究時,發現了塑膠袋和糖果包裝紙飄落在海洋底部。

維克特驚訝表示,除了發現4個新物種之外,驚訝的是竟然在海洋底部發現了塑膠垃圾,而科學家正探討這些生物是否有誤食塑膠的情況。

▲▼免洗餐具,塑膠湯匙,湯匙,叉子,餐具。(圖/記者謝承恩攝)

▲最常見的塑膠微粒廣泛用於一次性塑膠免洗餐具。(圖/記者謝承恩攝)

塑膠微粒其實早已被人們吃下肚

研究中指出,塑膠微粒在自來水、瓶裝水和啤酒中被發現,但最常見的還是海洋生物的體內。最近,首次從人體的糞便中發現塑膠微粒,證明人們早已經把塑膠吃下肚。

研究團隊觀察了魚類、貝類、糖、鹽、啤酒和水中塑膠微粒數量,以及空氣中所飄散的塑膠微粒。以一般人每日會攝取的膳食纖維指標,計算一年中人們會吃進多少的塑膠微粒,結果發現,成年人一年會吃掉5萬顆,兒童大約有4萬顆。

研究團隊表示,還有大多數食物瓶裝飲料等食品、飲品都還沒經過測試,這代表實際上吃下的塑膠微粒,比研究來的更高。另外在選擇食物上「麵包、加工產品、肉類、乳製品和蔬菜,這些產品可能都會含有塑膠微粒。」

另外,瓶裝水的塑膠微粒比自來水多出了22倍,如果一整年都喝瓶裝水的人,會喝進13萬顆塑膠微粒,而只喝自來水的人為4000科塑膠微粒。雖然目前還不知道塑膠微粒會對人體的健康造成什麼樣的影響,但長久累積下來還是會有風險在,還是要小心為慎。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