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玫玲/中華醫事科技大學助理教授
※防雷提醒:下文涉及《我們不能是朋友》劇情,請斟酌閱讀
台劇《我們不能是朋友》(Before We Get Married)改編自阿亞梅2018年的同名小說,由於題材辛辣、對白大膽及顛覆以往偶像劇的主角人設,成功引爆話題。此劇赤裸描繪現實社會的誘惑,由此探討人性的脆弱、劈腿的警訊與婚姻的本質。最終回的開放式結局,傳達婚姻不再是女性實現自我的唯一場域。
結婚之前,再給自己一次選擇的機會
台灣社會對婚外情始終抱持不認同的態度,認為出軌不僅是對婚姻制度的褻瀆,而且嚴重時會危及社會的安定,但婚外情卻真實地在每個角落上演。
多數人聚焦於婚姻關係中的出軌問題,甚少人正視婚前出軌的問題,此劇題材的特殊之處正在於此。男主褚克桓與高子媛、女主周惟惟與黎皓一,雖無夫妻之名,但實際上,與一般夫妻無異。前者同居十年,子媛幫克桓打點事業上的人際關係,克桓負責家計。後者交往三年,週末,惟惟都會到皓一那裡過夜,他們對未來有完整的計畫,即將步入禮堂。故,很難將此劇單純視為婚前出軌的戲。
基於背叛,此劇被喻為劈腿劇;基於跟傳統價值觀相悖,有人將其稱為毀三觀的劇。上述皆有其理,但此劇對愛情與婚姻的反省,值得深思。英文劇名指出在結婚之前,必須謹慎思考,切勿因刻板觀念而做出錯誤決定,正如阿亞梅所言「婚姻是墳墓,要慎選下葬同伴」。(註一)
劈腿是不可饒恕的罪嗎?
▲劉以豪、郭雪芙。(圖/八大提供)
早在2017年的作品《說謊愛你,說謊不愛你》,阿亞梅就談到劈腿的問題。這部作品描寫女主于佐樂因曾被劈腿而不再相信愛情,後與脾氣古怪的心理學博士高柏堅相愛。
作者藉由柏堅的前女友程采珊,說出對劈腿的看法:「我承認劈腿是錯的。但是,人在一段愛情關係中的罪惡有很多種,……劈腿在愛情中,只是其中一種罪。只不過它在愛情中等同於殺人罪,所以最容易被眾人撻伐、也最容易定罪。」(註二)采珊指出柏堅在愛情中犯的錯就是不在意對方的感受和能夠容忍的範圍、對感情無法收放自如、永遠認為自己是對的、每件事都要據理力爭。相較於柏堅這種自以為是的正義,采珊覺得「劈腿的人讓我更能感受到愛情、被在乎,我甚至感受得到他想維繫這段愛情關係的誠意,說謊這種『惡行』當然可以理直氣壯。」(註三)采珊對劈腿做出的解釋,當然有討論空間,但這段話直指扼殺愛情的方式,除了劈腿,還有冷漠、自私、暴躁和獨斷獨行。
皓一跟柏堅很像。皓一為惟惟規劃的人生完全以自己為出發點,事情往往決定後才告訴女友,就算惟惟赴上海找他,他仍理所當然責備她耽誤他的工作。皓一單純木訥、誠懇踏實,這樣的人應該是丈夫的不二人選,但在愛情關係中,惟惟卻感受不到一絲溫暖。沒有溫暖、缺乏溝通的愛情,終於讓她選擇離開。
▼皓一為惟惟規劃的人生完全以自己為出發點,最終讓惟惟心寒離開。(圖/翻攝自Facebook/我們不能是朋友)
愛情與道德的兩難困境
除了劈腿,男主的人設近乎完美。克桓高富帥、能力強、有氣度,當女主需要傾聽,總能及時出現,在女主遭遇危險,也能適時伸出援手,重要的是,他浪漫深情。這麼完美的人出現在惟惟的生命中,儼然是致命的吸引力,也考驗她和皓一的愛情。讓觀眾(尤其是女性觀眾)心神為之蕩漾的一場戲,就是子媛帶皓一去看公設,克桓在陽台強迫惟惟吻他的戲。因風揚起的窗紗,把這場戲的氛圍塑造的很美,男主的霸道求愛再度展現。
女主惟惟是個生活獨立、處事俐落的專案經理,但思想卻相當傳統。她按照皓一的計畫,過著每天只花一百五十元的日子,唯一的休閒就是到電話KTV,花五十塊,聽一首歌。直到克桓出現,她開始懷疑自己的人生;因為克桓,她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
如果說褚克桓是虛構出來的理想人物,那麼,周惟惟則是在愛情與道德間掙扎的現實人物之縮影。她無法像克桓那樣義無反顧地追求愛情,也無法像可菲那樣毫無掩飾地表達情緒。在她心中,克桓只是意外,皓一才是該共度一生的人。然而,在乎世俗眼光的惟惟是矛盾的,一方面,她答應皓一的求婚,但卻無法抗拒克桓的求愛;另一方面,拒絕跟克桓在一起後,卻跟他約定當好朋友。
真實與謊言
▲袁艾菲飾演肉食女韓可菲。(圖/八大提供)
此劇成功地塑造一個人物,那就是只想「買可樂」(make love)的韓可菲。可菲性感直爽、講義氣、只想做愛卻不願有一段穩定的交往關係。儘管她及時行樂,卻堅持不能跟朋友共享一個男人。堅守原則、勇敢做自己的可菲,凸顯了惟惟在愛情關係中的猶豫不決。
采珊所謂「劈腿者的說謊『惡行』」,也體現在男女主身上。克桓和惟惟都談到感情之所以發生問題,從來都不是因為第三者。相較之下,克桓和子媛的問題比較嚴重。雖然在一起十年,但早已貌合神離。然而,如果沒有惟惟的出現,克桓能否毅然結束這段感情?放棄一個愛他十年、以他為中心、全心扶持他的女人,克桓是否完全沒有被詬病的地方?克桓早就不愛子媛,但卻沒有向她坦白,對子媛而言,是否公平?克桓在追求惟惟時,說「我喜歡妳和不愛子媛,這是兩回事,最多就是妳給我勇氣處理這件事情。以前的我不夠勇敢,但以後我會很勇敢。」(第6集)「其實我早就已經想好了,只是不知道怎麼開口而已。」(第11集)沒有人是完人,一個不被愛的人,總有被挑剔的地方。那句突如其來的「我們分手吧!」(第4集)對子媛來說,太殘忍。
在一次拜訪王董的旅程中,惟惟和克桓在床上熱吻,倘若沒有皓一的來電,兩人可能就踰矩。但這個插曲,惟惟從未對皓一提起,彷彿她和克桓是清清白白的。所謂出軌,難道得到最後一步才算?
相形之下,原著多了份誠實與厚道。原著的男女主,對自己的背叛,鮮少做出辯解,更未將皓一和子媛說成是性格有缺陷的人。他們只是相信愛情,正如惟惟所言「只因為我們是如此純粹地吸引著彼此,那就是相愛最必要也是唯一的條件。」(註四)
被遺忘的配角──黎皓一與高子媛
最終回,經由大衛,得知分手後,皓一已經結婚,子媛也有對象。兩人的心境如何轉變,並未加以描述。
惟惟和皓一在公園的對話,讓一直以來都以自我為中心的皓一終於明白惟惟在這段關係中受到的傷害。當他聽到惟惟說「我沒有辦法繼續再愛你,對不起」(第13集),終於決定放手。皓一是個務實的男人,當初會喜歡惟惟,是因為她是第一個跟他約會會AA制的女人,而且會一起跟他朝退休計畫邁進的女人。皓一努力工作,就是為了讓惟惟當個衣食無缺的貴婦,但這不是惟惟要的。婚姻能否長久,往往不是對象優不優秀,而是彼此適不適合的問題。因此,不難想像,改變後的皓一,只要能找到跟他步伐一致、認同他的女人,一定也能得到幸福。
▲惟惟答應皓一的求婚,但卻無法抗拒克桓的求愛。(圖/八大提供)
至於子媛,如何能在一年內就放棄跟克桓十年的感情,一語帶過的方式稍嫌不足。子媛其實是個好女人──美麗、聰明、大方、專情。即使知道和克桓之間已經出現裂痕,仍然願意守候他。子婷和子媛之間有一段對話是這樣,子婷說這麼晚了,克桓哥還沒回來,妳不需要打個電話嗎?子媛淡然地回答「時間到了,他會回來的。」(第3集)聰明的子媛,不會不知道克桓常常在外泡妞,但還是默許他的行為,只要這個男人最終還是回到她身邊,因此,說子媛是控制狂,並不公允。子媛可以說是整個故事的悲劇人物,雖然過著貴婦般的生活,卻不快樂。她的購物狂,只是掩飾內心深處的空虛徬徨。
May I buy you a coffee?
最終回結束在惟惟主動問克桓"May I buy you a coffee?"(我可以請你喝杯咖啡嗎?)克桓在身後用手勢比出OK的情景。男女主的開放式結局,留給觀眾無限想像。
▲《我們不能是朋友》順利收官 。(圖/八大提供)
這種開放式結局,可追溯至2009年的《敗犬女王》。女強人單無雙從期待婚姻到體認婚姻不是女人的必要歸宿,因為她已經懂得如何讓自己幸福、享受生命的美好。惟惟與皓一的交往是以結婚為前提,甚至計畫35歲以前生兩個小孩。當皓一因為工作而將婚禮一延再延,惟惟不禁產生焦慮感。她傷心地對克桓說「我只是想結婚,我錯了嗎?我很過分嗎?」(第10集)然而,蛻變後的惟惟,不再認為婚姻是人生的必要選項,她成為一個嚮往自由、尋求自我的女人。
"May I buy you a coffee?"是當初克桓戲謔她的話,請人喝咖啡就是想跟他發生關係。克桓在追求惟惟的過程中,充分展現男性的侵略性與攻擊性。結束與皓一的感情後,惟惟主動約克桓並跟他上床。在與克桓做愛的過程中,惟惟道出心聲:「我知道現在這個時刻,這是你當初追我你想要的,而現在,這是我想要的。……我被自己綁手綁腳了一輩子,我想改變,我想要痛快地過日子,……我不想再附屬於任何人。不管是愛是恨,我想自己作主。不管是愛是恨,我要先學會愛我自己。我是真心地希望,等我升級成周惟惟2.0的時候,可以用一個全新的、沒有壓力的周惟惟,來面對你。」(第13集)"May I buy you a coffee?"這句帶有性暗示的話,不僅有首尾呼應之效,而且代表女性不再是愛情關係的被動者。
說這是部女性追尋自我的成長史,一點也不為過。或許惟惟會跟克桓在一起,或許惟惟會找到下一個褚克桓,又或許克桓會找到下一個周惟惟,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惟惟終於學會如何愛自己。
註一:阿亞梅,《我們不能是朋友》(臺北:時報文化,2018),頁66。
註二:阿亞梅,《說謊愛你,說謊不愛你》(臺北:時報文化,2017),頁244。
註三:阿亞梅,《說謊愛你,說謊不愛你》(臺北:時報文化,2017),頁245-246。
註四:阿亞梅,《我們不能是朋友》(臺北:時報文化,2018),頁172-173。
熱門點閱》
►在現實與理想之間,《最佳利益》正義如何實現?
●本文為讀者投書,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雲論》提供公民發聲平台,歡迎能人志士、各方好手投稿,請點此投稿。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