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同婚合法化。(圖/記者李毓康攝)
記者崔至雲/台北報導
今年5月底同性婚姻合法化,通過之後「同婚」議題本應該納入12年國教新課綱當中,但由於課本編撰需花時間,許多教科書商坦承本學年度尚未將該議題納入課本當中。但不少老師其實已開始針對相關議題進行教學,澎湖縣鎮海國中性平輔導團輔導老師謝美娟表示,公民課可在民法內容時提及;綜合課程談家庭婚姻也可以適時提到,「其實可以做的事情很多,取決於老師本人」。
謝美娟說明,針對「同志家庭」議題,學校也可以在父親節、母親節時,特別提醒老師注意班級中不同的同志家庭學生,不一定只能將母親節卡片送給媽媽,若是家中有兩個爸爸,也可以一起表達感謝。
對於教課書商未將「同婚議題」納入課本中,謝美娟說,理解書商的難處,因反對人士實在很會挑這些特定用語,但建議未來可將「同婚議題」放入教師指導手冊、題庫中,適時提醒老師可將不一樣婚姻家庭讓學生了解,也希望教育部能給第一線老師支持,「老師不能怕麻煩、怕被抗議,信心必須要建立起來」。
▲「同婚」議題尚未納入課本當中,但不少老師其實已針對相關議題進行教學。(圖/同志諮詢熱線提供)
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協會副理事長劉宜也說,其實配合108課綱、配合核心素養,就算課本上沒有提到「同婚」議題,老師還是可以藉由相關課程納入,例如,在設計社會課程時,提到多元家庭,其實就可以把大法官釋憲的議題加入。他也發現,現在國小生其實了解的也很多,接觸的議題也多,只要大概點到一下,學生也了解性平教育的重要,「教課書不完美,但是還是可以回歸到教學,用課程補足」
康軒文教集團發言人許牧民則表示,同性婚姻合法化5月底才上路,新學期小一、國一、高一的課本今年3、4月時就已經審查完畢,同性婚姻要具體成為課本內容還需要編寫時間,但目前已在新的社會科課本中將性平教育納入,只是不是非常針對「同婚」議題著墨,而是以大法官釋憲內容,以及針對法律上親子關係的界定來談,認為若在小學課本寫得太狹隘的話,還是會被特定人士誤解。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