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大富/U18世界盃青棒賽 中華隊奪冠「背後意義」

2019年09月11日 17:12

 

▲有穩定的先發、後援投手戰力,以及充分的情蒐與團隊自信,臨場自然不會未戰先懼,選手實力就會正常發揮(圖/中華棒協提供)

●閻大富/文字工作者,政戰學校新聞系畢,曾任職國防部軍事新聞通訊社、漢聲電台,6年中華職棒轉播經驗,退役後任中廣記者。

睽違九年,2019年U18世界盃青棒中華代表隊終於在緊張驚險的冠軍賽中,以二比一、一分之差打敗尋求五連霸的美國隊,拿到隊史第三座世界冠軍。從原本不被看好,到預賽一路過關進入複賽和決賽,中華隊這批年輕選手和教練團究竟做了什麼驚人之舉?讓比賽產生正向的化學變化,最終登頂。還有如果選手技術條件非頂尖,教練又該如何將實力推向極大化?進而帶來贏球的關鍵契機。

短期國際比賽重視選手臨場狀況,特別是投手表現更是影響勝負的最大因素,U18中華隊從兩個月前的組訓開始,教練團就將重點放在投手的調整、角色定位與調度。雖然陣中擁有150公里以上速球的王牌投手李晨薰在本屆比賽中可能因為長年征戰,在抵達韓國後發現右手疲勞,狀況沒到位,甚至連進牛棚都沒練投,最後僅以野手身分出賽一場。但其餘兩位右投余謙及陳柏毓從訓練到比賽,進度都超出預期,加上臨場情緒控制得宜,展現超越年齡的穩定性大將之風,搭配左投林昱珉,成為最後奪冠的勝利方程式。

▲U18中華隊投手余謙。(圖/記者歐建智攝)

冠軍戰中華隊先發投手余謙,可說是贏球最大功臣。賽前教練團情蒐認為美國隊擅長攻擊縱向變化球,遂設定直球為主攻球種,余謙完全做到戰術要求,他以70%左右內外高低角落145到150公里的直球,搭配少量的變化球,讓平均一場比賽可得七分以上的美國隊吃足苦頭,打者頻頻揮空。余謙主投六點二局,投出七次三振,加上隊友多次美技守備一分未失,接手的林昱珉解決一人次後由陳柏毓投完全場,成功守住領先。

事實上,這次U18世界盃青棒賽中,擁有超級大物好投手非日、美兩國莫屬。日本隊擁有兩大王牌奧川恭伸和佐佐木朗希。奧川直球最快可達158公里,拿手滑球堪稱極品,指叉球也有高評價。今年甲子園曾單場力投14局165球、狂飆23K,連巨人王牌投手菅野智之都曾稱讚他。奧川在複賽面對加拿大先發7局僅失1分,還狂飆18K,精采表現吸引大批日媒和各國球評關注。而在複賽對韓國初登板的佐佐木朗希最快球速更高達163公里,為日本「高校最速男」,日職各球團早已鎖定,就連許多大聯盟球隊也對他感到高度興趣。但日本卻以四比五敗給韓國,最後連四強都沒能打進。另外,美國隊陣中多得是均速150公里以上的強投,卻沒能在冠軍戰派出王牌投手艾柏(Mick Abel),可見投手的調度和臨場表現多重要。但就算先發正常發揮,中繼後援能否延續,守備打擊能否穩定,最終才有贏球機會。中華隊總教練周宗志在冠軍戰後援左投林昱珉出現控球不穩,即使兩壞球未投完一人次,仍當機立斷換上陳柏毓接手止血,是後段比賽最成功的調度。

▲U18中華隊總教練周宗志(左)與領隊蔡明堂。(圖/周宗志提供)

冠軍戰能粉碎美國隊五連霸的美夢,另有一重要因素即是預賽前雙方已在台美青棒賽交手過,對彼此實力已略知一二,對中華隊而言,在情蒐定策略與自信心的建立上都有極大幫助。棒球是細膩技術性的競賽,中華隊身型不如高壯的美國隊,可能許多個人技術也不如,但仍可靠團隊戰力成為最後贏家。

不過,中華隊這次在複賽面對沒有晉級壓力的加拿大一戰表現失去專注度而輸球,以及冠軍戰九下最後內野防線的處理不夠穩定,都可看出台灣棒球還是存在過往至今的老毛病。這些心理而非技術層面的問題,考驗教練在賽前和過程中,如何掌握球員和解讀比賽內容,進而找出方法破題。

▲U18世界盃中華隊得冠,為我國棒球界注入一劑強心針。(圖/記者楊舒帆攝)

今年中華三級棒球已經拿到U12和U18兩座世界金盃。特別是U18在先天條件與實力不被各方看好下奪冠,再次證明有穩定的先發、後援投手戰力,以及充分的情蒐與團隊自信,臨場自然不會未戰先懼,選手實力就會正常發揮,贏球的機會也因此大增。

年底攸關進軍明年奧運的世界12強棒球賽,中華隊預賽與日本、波多黎各、委內瑞拉同組。亞太區(日本除外)及美洲區各取一個名額拿到奧運,但必須晉級複賽。中華隊在預賽最少得拿到兩勝才有機會進複賽,複賽後名次也要高於韓國與澳洲,才能拿到奧運門票,否則就得參加六搶一的資格賽,難度也不小。

在大聯盟不讓四十人名單參加的困境下,中華隊要如何選出狀況最好的旅外或本土投手及野手,並建立最大的自信心應戰?這應該是今年台灣棒球界最大的共同目標。如果U18中華隊可以做到,相信中華成棒隊一定也可以!

熱門點閱》

►中職三十年,台灣棒球文化改變了嗎?

►棒球比賽的巨變 數據應用!

►看更多【閻大富】專欄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讚!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雲論》提供公民發聲平台,歡迎能人志士、各方好手投稿,請點此投稿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