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溪水利家族特展史料豐富。(圖/北水局提供)
記者楊淑媛/桃園報導
桃園大漢溪早年雖有豐沛水量且緊鄰台地,其水資源利用卻一直到日據時期完成桃園大圳才有明顯改變…這些大漢溪水利家族的歷史風華與蛻變,都在北區水資源局於桃園客家文化館舉辦的「大漢溪水利家族-北水局檔案加值應用特展」精彩呈現,展期迄即日起迄9月28日,歡迎民眾前來參展。
北水局局長江明郎11日指出,該一特展是希望透過檔案庫房,所保留下來的珍貴資料整理,說明百年來大漢溪水資源開發經過,及對於桃園台地產業及社會發展的貢獻。此次展覽分三大主題:日據時期的大嵙崁、水利家族蓬勃發展、石門水庫浴火重生。
江明郎說,大漢溪水利家族成員眾多,從歷史最長的桃園大圳,到最重要的石門水庫,展覽會場均有相關珍貴老照片、圖片與文件,除可讓民眾充分認識大漢溪水資源發展外,更可了解良好檔案管理之重要。
▲大漢溪水利家族特展展現保管完整的檔案。(圖/北水局提供)
由於,桃園台地因地勢高亢,早年不利於溪水的引取利用,農田用水多靠埤塘。大漢溪雖有豐沛水量且緊鄰台地,其水資源利用卻一直到日據時期完成桃園大圳才有明顯改變,大漢溪不再只供應溪邊兩岸農田,開始大量送水到台地,也使台地上大量農地水田化、大量生產稻米,大大改善農民生活。
直至1964年石門水庫的興建完成,將大漢溪水源全年無休、源源不絕送往桃園台地,徹底翻轉台地的水資源利用型態,也造就了桃園成為全球宜居城市、全台工業產值最高的縣市。
北水局自1954年經濟部成立「石門水庫設計委員會」開始,歷經執行及管理機關更迭改組,迄今保管的公文檔案已逾53萬餘件,近期已將各時期水庫照片、設計圖檔及書籍等非公文檔案進行清查、整理及E化掃描,讓這些珍貴的歷史檔案資料得以妥善保存,此次特展就是將收集到的大漢溪水利家族成員珍貴文史資料展出,讓大家共同見證大漢溪水利家族的歷史風華與蛻變。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