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新媒體產業發展協會成立 致力推動產官學合作

▲▼中華新媒體產業發展協會             。(圖/記者徐文彬攝)

▲中華新媒體產業發展協會正式成立。(圖/記者徐文彬攝)

記者曾俊豪/台北報導

中華新媒體產業發展協會今(11日)舉行成立大會,希望透過新媒體協會的平台和學術界對接,促成產官學合作。對此,與會傳播學者表示,「學校的媒體新聞教育還是以傳統媒體為主,若是學生在上學階段就能了解新媒體發展趨勢,不僅能儘早進入業界,也給台灣新媒體發展帶來很好的幫助。」

文化大學大眾傳播學系副教授王翔郁在接受《ETtoday新聞雲》專訪時提到,台灣傳統媒體收入減少,新媒體收入已超過五大媒體總和,「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危機,學界已相當警覺,但政府相關政策並沒有搭配上,台灣新媒體發展方向,才是要思考的問題。」

中華新媒體產業發展協會今成立,經過投票,由東森集團總裁王令麟擔任首任理事長。王令麟表示,台灣媒體產業結構急速變化,電視和平面等傳統媒體近年來營收萎縮,希望透過新媒體協會的平台和學術界對接,促成產官學的合作,讓台灣年輕人有機會在國際華人圈發光發熱。

▲▼中華新媒體產業發展協會             。(圖/記者徐文彬攝)

▲中華新媒體產業發展協會理事長王令麟。(圖/記者徐文彬攝)

對於協會的成立,王翔郁表示,傳播科系的學生會遇到要往新媒體還是傳統媒體發展的抉擇,就他看來,學生對進入新媒體充滿期待,不過,「學校的媒體新聞教育還是以傳統媒體為主,若是學生在上學階段就能了解新媒體發展趨勢,不僅能儘早進入業界,也給台灣新媒體發展帶來很好的幫助。」

另一名與會的文化大學大眾傳播學系教授王毓莉,則對中國大陸新媒體發展有深入研究,她的「兩岸新聞場域分析:新聞勞動、績效管理、新聞專業表現」入圍今年曾虛白新聞獎新聞學術著作獎。

在受訪時,王毓莉談起先前與對岸一家新媒體公司交流的經驗,該公司創始人是70後(指1970年後出生),媒體部門員工都是90後,「公司唯一原則就是放手讓員工去嘗試,創始人負責引領大方向,所以做的很漂亮,也能突破媒體的框架。」

她指出,中國大陸的新媒體會想辦法跟年輕人結合,例如結合打賞機制等,而他們的自媒體做到最後,也都能將粉絲數量轉換成商機,這就是俗稱的「粉絲變現」或「導流」,反觀台灣媒體的轉型相對緩慢。

王毓莉舉例,台灣的年輕人現在都愛看YouTuber,希望透過網路影片,7分鐘搞懂所有事情,此現象的核心是「說故事的方式改變」。她認為,台灣很多媒體都還在很努力地轉型,就看有沒有辦法大魄力去翻轉。

協會會員涵蓋學術界人士、傳播媒體、電視、報紙與新媒體高層。其中,學術界包含世新大學副校長陳清河、廣電系教授蔡念中、終身教育學院專員楊嘉彥;崑山科技大學公共關係暨廣告副教授陳薇薇;銘傳大學廣電系副主任杜聖聰、教授陳光毅;台灣藝術大學廣電系教授賴祥蔚。

文化大學大傳系副教授王翔郁、系主任湯允一、教授王毓莉、助理教授王台瑞、助理教授孫慶文;資傳系系主任李亦君、助理教授陳威宇、助理教授莊賢智及科技藝術研究所所長許雅民;中山大學公事所副教授諸葛俊;佛光大學傳播學院教授盧慶雄。

崑山科大資傳系副教授兼學務長張世熙、公共關係暨廣告系助理寄售何性東、講師鄭鼎寶、視訊傳播設計系助理教授陳瑞銘等23名學界人士加入中華新媒體產業發展協會。

▲▼中華新媒體產業發展協會             。(圖/記者徐文彬攝)

▲中華新媒體產業發展協會理監事投票。(圖/記者徐文彬攝)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