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媽,妳愛我嗎?《你的孩子》狂掃金鐘獎11項 3大關鍵被世界看到

2019年09月15日 09:00

記者李欣容/台北報導

公視電視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分別以五個單元,用超現實概念傳達親子問題,這部劇也被Netflix拿下全球影音串流獨家版權,甚至在日本衝上人氣劇冠軍,這樣類型的題材,更被稱為台版《黑鏡》,更有14位入圍者,包下今年金鐘獎11個獎項,它會成功有3大關鍵要素不可或缺。

▲▼公視《你的孩子》第二單元虐貓畫面太痛,引起各方關切。(圖/翻攝自《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官方臉書)

▲鍾欣凌入圍金鐘54迷你劇集/電視電影女主角獎。(圖/翻攝自《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官方臉書)

1.故事

該劇改編自作家吳曉樂的同名作品,五個故事分別為《媽媽的遙控器》、《貓的孩子》、《茉莉的最後一天》、《孔雀》、《必須過動》,用科幻的角度包裝,諷刺現今教育體制和親子關係。

▲▼公視《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上檔記者會,導演陳慧翎,尹馨,鍾欣凌,謝瓊煖,趙小僑,神秘嘉賓張書豪。(圖/記者徐斌慎攝)

▲導演陳慧翎(右3)。(圖/記者徐斌慎攝)

說白了教育跟家庭是人類的日常,假如用普通的敘事方式呈現,沒有痛點不會被觀眾記得,導演陳慧翎曾說,「有時候要嚇一下觀眾,才可能刺激到內心恐懼,才會去思考,不然可能看完掉幾滴淚,這件事就過了。」

開播前的前導預告片中,年輕演員輪流朗讀作家紀伯倫的詩作〈孩子〉,「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他們是生命的子女,是生命自身的渴望,他們經你而生,但非出自於你,他們雖然和你在一起,卻不屬於你,你可以給他們愛,但別把你的思想也給他們,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你的房子可以供他們安身,但無法讓他們的靈魂安住。」

但是影片中,只有演員們黑白的臉龐,還有唸書詩詞的唇形,就像沒了聲帶一樣,再怎麼努力都聽不見他們的聲音,雖無聲,卻又鏗鏘有力。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孔雀》。(圖/公視提供)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孔雀》,演員王渝萱。(圖/公視提供)

2.國際平台

 在還沒開拍之前,陳慧翎就已經把企劃案送去Netflix,即便當時沒受到回應,但她早就打算好,這部戲一定要在Netflix上架,所以拍攝規格也設定在4K畫質。

這部戲吸引的年齡層大部分是18~24歲,想要打中他們,串流平台的加持是很重要的。這就要從2017年,公視跟赤燭遊戲買下《返校》IP版權共同開發電視影集時說起。

 當時Netflix對《返校》IP也釋出高度興趣,公視便派出人力到Netflix亞洲總部開會,公視節目部製作人舒逸琪帶著所有「家當」,不管是戲劇、節目還是紀錄片,最終Netflix買了5部台劇。

▲圖|《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劇照。(圖/公視)

▲吳兆絃在單元劇《必須過動》中最後被「銷毀」。(圖/公視)

台劇上架到國際平台,競爭對手就是歐美、韓國,不再只是關起門來自家觀賞,而是有機會能被全球觀眾選擇,在當時Netflix還將亞洲主力放在日本、印度,對台灣還不太重視,通常會用大數據來找出觀眾的口味,驚悚又帶有政治、文化反思類型的題材,正合他們的胃口。

2018年《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也鎖定Netflix,初期規劃以寫實劇作為出發點,但這種通俗的作法,通常會被歸類在太過沈重的戲,導演陳慧翎、公視節目部經理於蓓華等製作團隊都覺得故事缺少了什麼。

▲圖|《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劇照。(圖/公視)

▲葉全真是五個單元中最冷血的媽媽。(圖/公視)

陳慧翎不斷想著,「如果自己只剩下最後一個故事可以說,要說什麼樣的故事。」當時英國詩選劇《黑鏡》給了它們提示,團隊才加入了電影《紅衣小女孩》的編劇簡士耕,以及其他年輕編劇,重新朝批判、科幻路線發展,每個單元的拍攝期是15天,每一集的預算是新台幣380萬元,最後《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登上日本Netflix人氣劇集第一名。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茉莉的最後一天,王淨演乖巧安靜的資優生茉莉,卻選擇輕生結束年輕的生命。(圖/公視)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茉莉的最後一天》王淨飾演的茉莉因為壓力太大跳樓。(圖/公視)

3.情感共鳴

根據政府統計,台灣2017年有193名青少年輕生,等於2天就有1名青少年輕生,主要原因包括憂鬱症、躁鬱症、感情問題以及家人關係和學校適應問題,去年度14歲以下輕生人數增加了150%,15歲至24歲則增加8.8%。

就像前面提及的,教育、家庭,是人類的日常,無論在世界哪個角落,我們都是圍繞著這些關係在過生活,電視劇播出後,不管是家長方,還是學生方,都引起熱烈討論,有人支持,也就有人反對,有人覺得這樣的題材是勇敢的創舉,也有人認為這是自私,讓孩子原本聽話的心開始動盪,甚至每場座談會都會有人問,「我的孩子不是我的孩子,那是誰的?」

我們從小就被灌輸,如果成績不好就不會有出息、學歷很重要的觀念,逢年過節哪家親戚不是在比孩子成績單上的數字,你的孩子這時候就已經不是你的孩子了,只是你用來證明人生的籌碼。

▲圖|《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劇照。(圖/公視)

▲謝瓊煖最後為了孩子變成一隻孔雀。(圖/公視)

陳慧翎認為,不管是正面還是批評,只要有聲音出現,對這世界都是好事,挑戰主流價值觀本來就不容易,「因為把傷痛說出來,就可以療傷,大家互相取暖,過來人會告訴你,當你經歷過了,你如何不看被這些事影響,然後繼續人生。」

劇本厲害的是,在諷刺完教育體制和家長打著「我是為你好」的旗子來控制小孩人生之餘,媽媽這個角色並沒有因此被妖魔化,媽媽也是第一次當媽媽,親子之間是互相學習,彼此反思,也順勢告訴這些有相同困境的孩子們,你們、妳們都不是一個人。

● 《ETtoday新聞雲》提醒您,請給自己機會:
自殺防治諮詢安心專線:0800-788995;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


●作者李欣容,現為《ETtoday星光雲》娛樂中心戲劇線記者。以上言論為個人立場,與公司無關。ET論壇歡迎雲友更多參與,也歡迎網友發表高見,投稿請寄 editor@ettoday.net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