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抗議人士在示威時戴上防毒面具。(圖/路透社)
記者吳美依/綜合報導
台灣23歲青年柯啟安在臉書上發起「我在台灣撐香港.援助香港」活動,與台北濟南教會等組織一起募集防毒面具等護具,寄出超過2000組裝備,聲援香港示威。他說,「身為一名基督徒,當我們看見人們受傷、被攻擊時,我覺得應該幫助他們。身為一個台灣人,我擔心我們可能會是下一個。」BBC以台籍商人李孟居被逮捕,以及前銅鑼灣書店老闆林榮基的例子說明,「香港和台灣的人民逐漸慢慢地肯定,他們的命運相連在一起。」
「我在台灣撐香港.援助香港」活動,募集完全緊貼臉部的護目鏡、防毒面具、空氣過濾器與安全帽,將逾2000組防護裝備分梯次寄出,同時也歡迎醫護人員、記者等人自由索取物資。除了台北濟南教會以外,其他主辦的團體還有香港邊城青年、長老教會與回復信仰價值陣線等。
Hong Kong protests: The Taiwanese sending 2,000 gas masks https://t.co/2M9XaiLXvb
— BBC News (World) (@BBCWorld) September 18, 2019
柯啟安接受BBC的專訪時提到,「我從來沒有去過香港,但是我沒有理由不去關心。」他認為,身為一名基督徒與台灣人,自覺必須伸出援手,「如果我們與香港聯手合作,就會變得更強大。我們有一天也可能需要他們的幫助。」
柯啟安建議,香港可以把台灣的經驗當成借鏡,利用非暴力手段實現民主,「我覺得和平的方法是必要的,這也許可以幫助他們思考,他們希望香港成為什麼樣的社會,安全與和平,或者暴力。」
▲香港市民8月31日發起反對逃犯條例遊行。(圖/記者黃彥傑攝)
BBC指出,自從送中條例抗議爆發以後,台灣政府與人民擔心「變成下一個香港」,於是成為這一場社會運動最堅定的支持者,執政黨表態願意提供政治庇護,雖然被北京當局指控是幕後「黑手」,但卻沒有證據顯示,台灣用國家等級的資源去組織或贊助抗議活動。
報導中提到,也有許多人並不認為,台灣會成為下一個香港,反而覺得蔡英文政府與北京關係惡化,非常不必要。但是,自從示威開始後,蔡英文的支持率大幅上升,領先國民黨的候選人韓國瑜。
▲香港示威爆發肢體衝突。(圖/香港01授權提供,請勿隨意翻攝,以免侵權)
研究兩岸關係的張安迪(Andy Chang,音譯)認為,北京願意撤回逃犯條例,一部分是因為擔心促成蔡英文連任,「不想要在即將到來的大選,為蔡英文帶來更多優勢」,但也不願完全接受抗議者的訴求,否則將會「『打開閘門』,讓大陸其他地區變得不穩定。畢竟,會哭的孩子有糖吃。」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