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遇風險評估:他看起來很老實,是不是就不會外遇?

2019年10月4日 18:04

●沈政男/台大醫學系畢業,精神科醫師。

外遇是對婚姻的最重大打擊,所有進入婚姻的人都不希望自己被背叛,而所有走過外遇風暴,仍選擇留在婚姻當中的人,都會擔心對方再犯。

他看起來很老實,是不是就不會外遇?他女人緣很好,我該擔心嗎?他婚前劈過腿,但保證婚後不會再犯,可能嗎?他外遇被我抓到,我很想離婚,但他哀求說「下次不敢了」,我該再給他一次機會嗎?凡此種種,都是許多女人心中的困惑。

外遇風險評估一:性別因素

外遇風險評估的第一項依據是性別,也就是男性比女性更可能外遇。有人說這是生物因素,放諸四海皆準,也有人說是社會文化因素,有一天性別真正平等了,女性外遇風險將與男性一樣。不管如何,現狀是男性比女性更可能外遇。

性別因素確定後,接下來提到的外遇風險因子,在男性女性都適用。這些因子,除了可以用來評估「他會不會外遇?」也能看看妳自己會不會外遇。妳從小奉公守法,不可能外遇?大部分外遇的人,第一次偷情,都會被那肉慾與恥感夾雜、戰慄與羞愧交替的複雜感受嚇一大跳—我怎麼會做出這樣的事?

外遇風險評估二:是否曾外遇?

在愛情與婚姻之中,過度懷疑與盲目信任,不管是對對方或對自己,都很危險。愛情需要經營,婚姻需要管理,而方法必須有科學根據。以外遇風險來說,第二個因子是曾否外遇。外遇跟吸毒一樣,天眼不能開,只要嚐過一次滋味,未來一遇到誘惑,相關回憶容易被喚起,讓意志力軟化。曾外遇一次,比起未曾外遇,未來外遇的風險比較大;而如果曾外遇兩次,就可能有習慣性外遇的傾向,這類伴侶最好敬而遠之。婚前劈腿,須視同外遇,進入婚姻以後直接當成曾經外遇。

曾經外遇一次,與曾經外遇兩次,次數只差一,但意義差很大。大多數外遇都是近水樓台,本來沒有外遇打算,但日久生情,從聊公事變成聊私事,從餐廳聊進了摩鐵。六成以上外遇來自職場,而這類外遇一旦被發現,受到了懲罰,比較可能改過自新,不再偷吃;反之,外遇如有第二次,那就不是日久生情,而是主動挑逗了。

外遇風險評估三:對象是誰?

▲王瞳與馬俊麟捲入外遇風波,兩人在記者會上聲淚俱下。(圖/民視提供)

所以說外遇對象是誰,也是評估依據之一。如果外遇對象是同事,再犯可能性較低;反之,如果是陌生網友或朋友妻,代表偷吃衝動極強,再犯可能性較高;至於與其他對象外遇,比如客戶、下屬或孩子的老師等等,則介於兩者之間。結婚多久也有關係,如果新婚三年內,感情照理說還熾熱就發生外遇,那麼往後再犯的機會就比較大。

跟一般戀情一樣,外遇開房間之前通常先談情說愛,但也有人忍住自己,停留在互訴情衷階段,沒有身體接觸,這就叫精神外遇。會精神外遇的人,將來外遇的可能性比較高。不少對婚姻失望的女性,在網路尋求慰藉,以為只是隔空找個伴講講話,不至於出事,殊不知對方邊打字、聽電話,邊在做著什麼事。

其他外遇因子:年紀、自戀、遠距、基因、成長背景...

任何年紀都可能外遇,但國外研究顯示,三十五歲到五十歲的年紀,因為忙於事業或應付中年危機,比較不會外遇。在個性方面,有自戀特質的人,也就是自認「宇宙最帥、天下最聰明」的人,比較容易外遇。自戀者必須證明自己是萬人迷,因此藉由收集情人,一個換過一個,來提振脆弱的自尊。另一種容易外遇的性格是依附關係不穩的人。依附關係原本用來描述幼兒對母親的情感連結,後來發現也能描述成人的親密關係。依附關係穩固的幼兒,當母親突然離去時會哭喊,但母親回來後又重修舊好,深情摟抱,但依附關係不穩的人,當母親離去時心如刀割太痛苦,於是練就了淺嚐即止的本事—愛很淺,傷就不深。

夫妻關係也是外遇因子,最常見是遠距夫妻,尤其是分隔海內外,畢竟容易給人可乘之機。夫妻性行為次數也是感情指標,一年做愛不到十次的夫妻叫無性夫妻,這樣的婚姻容易走上離婚之路,當然也是外遇高風險族群。只是太忙太累,並非不願做愛?外遇爆發以後就會知道,對方再忙再累都還是要去趴在小三小王身上幹活兒。外遇會不會遺傳?有研究顯示,同卵雙胞胎都外遇的比例高過一般手足,可見外遇有基因作祟。在父母外遇的家庭長大,也可能對外遇一事不那麼介意,而降低內在自制力。

以上這些外遇因子,如果同時具備好幾項,外遇風險就不宜小覷。有人說,「男人都一樣,有機會就會偷吃!」也有兩性文章寫手說,「人很複雜,愛情亦然,外不外遇沒有規則可循!」這些都是管窺之見,事實上學界對外遇已有一些客觀研究,而從統計數據歸納出來的論點,雖然不能直接套用在特定個人或特定親密關係,卻可以提供一個相對科學的外遇風險評估依據。

熱門文章》

►精神科醫師:偷吃被抓到,婚姻其實就結束了

►婚前腦袋進多少水,婚後眼睛就流多少淚

►按讚加入粉絲團,讓你成為話題王!

●本文獲作者授權,轉載自臉書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雲論》提供公民發聲平台,歡迎能人志士、各方好手投稿,請點此投稿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