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高齡化社會的來臨,專家建議,應規劃長照險、失能險,藉此轉嫁老化風險、降低長照擔憂。(圖/記者周宸亘攝)
記者紀佳妘/台北報導
台灣每38分鐘就有1人罹患失智症,家中若有人罹患失智症,全家人也將承受龐大照護壓力,壽險業者建議,應規劃長期照顧險、失能扶助險,藉此轉嫁老化風險、降低長照擔憂,減少對個人或家庭生活帶來的衝擊。
富邦人壽總經理陳俊伴表示,40至50世代通常是家庭的主要照護者,親身承擔失智照護壓力的他們,約莫再過15至20年就要從職場退休,應趁現在身體尚硬朗、收入還穩定時,善用商業保險中的長期照顧險與失能扶助險,累積未來的「長照存款」,不僅能更有品質地照顧家人,也能減少失智長照風險對個人或家庭生活帶來的衝擊。
一般來說,長期照顧險的給付標準,主要依據專科醫師診斷判定,符合生理功能障礙或認知功能障礙之一者,首先是生理功能障礙,依巴氏量表或其他臨床專業評量表診斷,在進食、移位、如廁、沐浴、平地行動及更衣等6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中,3項以上持續存有障礙。
再者是認知功能障礙,判定持續失智狀態並有分辨上的障礙,無法分辨時間、場所、人物3項中其中2項以上,臨床失智量表評估達中度(含)以上,也就是2分以上,或簡易智能測驗評估達中度(含)以上,也就是總分低於18分,因此長期照顧險適合重視老化風險,擔心因老化、意外、疾病導致失能或長照狀態的民眾。
至於失能扶助險,只要保戶因疾病或意外事故,經醫生診斷符合保單條款「失能等級表」1至11級失能程度之一,即啟動理賠。失能扶助險有不同的保障期間與型態,可依每個人的需求與預算不同,例如是否需要壽險保額,希望能保障終身或是只需加強特定期間保障,做出不同的選擇配置。
舉例來說,有壽險保障需求的保戶,可選擇有壽險保額的失能扶助險,若於保單有效期間內身故,受益人可領取身故保險金。若沒有壽險保障需求,希望在退休前幫自己的長照存款加碼,可選擇保障終身,但沒有壽險保額的失能扶助險附約,可按照自身的需求來配置。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