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今揭曉!「天文物理vs量子物理」備受關注

▲諾貝爾獎。(圖/CFP)

▲諾貝爾獎。(圖/CFP)

記者陳亭伃/綜合報導

諾貝爾得獎名單本周陸續開始揭曉,7日公布生醫獎、8日緊接為物理學獎,將於台灣時間下午5時45分宣布,外界預測熱門領域包括「量子物理學」、「系外行星觀測」、「凝態物理學」、「較冷門的應用科技」都是可能獲獎的領域。

綜合外媒報導,美國科普作家歐澤(Chad Orzel)撰文指出,量子物理學相關的研究,過去都是諾貝爾物理學獎評審的最愛,加上Google、IBM等大型科技企業投資量子計算,讓它有巨大的商業潛力,量子糾纏(quantum entanglement)等量子物理學次領域也成為熱門研究話題。

此外,與驗證貝爾定理(Bell's theorem)的相關實驗,研究結果也在該領域備受重視。貝爾定理的實驗驗證所得到的結果,符合量子力學理論的預測,並且顯示某些量子效應似乎能夠以超光速行進。由於這驗證結果,所有歸類為隱變數理論、經得起考驗的量子理論都只能限制為非定域種類。

然而在天文物理領域,歐澤表示,30多年來科學家都透過卜勒頻移(Doppler shift),偵測行星受恆星重力牽引的光譜位移以及觀測行星亮度週期變化,發現了4000多顆系外行星。因此獎項也可能被天文學家平分,只是獲獎機率偏低的原因,是此類研究都是大型團隊,所以在獎項只能頒授予3人的情況下,可能會被評審團再三考慮。

目前預測獲獎機率最高的,包括獲得「引文桂冠獎」(Citation Laureates)的美國物理學家海因斯(Tony F. Heinz)、帕度(John P. Perdew)與來自英國的埃克特(Artur K. Ekert)。

美國著名理論凝態物理學家帕度現為天普大學(Temple University)物理學與化學「康奈爾」(Laura H. Carnell)講座教授,2011年獲選美國國家科學院(NAS)院士。帕度揭示了「nature’s glue」(交換/關聯能),有助人們更深入地理解材料的性質和行為;他發展的密度泛函理論,可用於凝態物理和量子化學提供的電子結構計算,並藉此預測原子鍵的鍵能。

美國物理學家海因斯,「對二維奈米材料的光學和電學性質進行了開創性的研究」,更為理解碳奈米管、石墨烯及二維半導體材料(如二硫化鉬)等奈米材料做出了貢獻。

英國的埃克特,為量子物理學教授,埃克特發明了基於糾纏態的量子密碼學,並從事結合理論及實驗物理與電腦資訊科學的基礎研究。

諾貝爾物理學將由諾貝爾物理學委員會(Nobel Committee for Physics)選出,將於8日揭曉。

►►諾貝爾生醫獎揭曉:3學者聯合獲殊榮

►►未免也太美到不合科學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