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科學家萊鮑林(Linus Pauling)曾獲諾貝爾化學獎與和平獎。(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記者張方瑀/綜合報導
依照瑞典化學家阿佛烈·諾貝爾(Alfred Nobel)的遺囑成立的國際性「諾貝爾獎」涵蓋物理學、化學、生醫學、文學與和平等領域,從1901年至今已頒發118年,累積935名得獎者,其中不乏多次獲獎的學者或組織,例如紅十字國際委員會曾奪下3次諾貝爾和平獎,居禮夫人(Madame Curie)也是目前唯一獲得物理與化學獎肯定的女性。
從國家來看,美國在物理、化學、生醫、和平與經濟學獎都是獲獎次數最高的國家.但法國則是拿下最多次文學獎的國家。另外,日本是唯一在物理與化學領域進入獲獎數前5名的亞洲國家。而從各大學的獲獎次數來看,哈佛大學以158人奪冠,其次則為劍橋大學、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沒有任何亞洲大學擠入前30名。
▲哈佛大學出過最多諾貝爾獎得主。(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紅十字國際委員會創始人亨利·杜南(Henry Dunant)於1901年被授予首屆諾貝爾和平獎,而紅十字會也3度奪得諾貝爾和平獎,成為獲獎次數最多的得主。而居禮夫人則是首位獲得諾貝爾獎的女性,也是第一位在不同領域獲得諾貝爾獎的得主;美國科學家萊鮑林(Linus Pauling)分別在1954年與1962年獲得化學獎與和平獎;美國科學家巴丁(John Bardeen)與英國科學家桑格(Frederick Sanger),分別得過兩次物理獎與化學獎。
▲史上最年輕諾貝爾和平獎得主馬拉拉(Malala Yousafzai)。(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巴基斯坦女性教育運動家馬拉拉(Malālah Yūsafzay),在2017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當時年僅17歲的她,刷新威廉・羅倫茲・布拉格(William Lawrence Bragg)25歲獲得物理獎的紀錄,成為目前史上最年輕的得獎者。美國學者艾許金(Arthur Ashkin)則在2018年以96歲高齡獲得物理獎,成為最年長得主。
諾貝爾獎得主的性別差異,也引發外界好奇,排除文學獎與和平獎,物理、化學與生醫獎多半由男性得獎者主宰。根據「英國皇家化學會」(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統計,截至2018年在物理獎的獲獎者中,女性僅佔3位,得獎率約為1.42%;化學僅5位,得獎率約為2.5%;醫學獎則是女性得獎機率最高的科學獎項,共有12名獲獎,得獎率約為5.5%。
Ahead of tomorrow's #Nobel prize in chemistry, we've mapped the (international) movement of laureates from where they were born to where they did their winning work. Check out the full data story here: https://t.co/drfeIi8R1Q pic.twitter.com/TvX2QtqkOR
— Chemistry World (@ChemistryWorld) October 8, 2019
根據《Nobel Prize facts》網站統計,在1901年至2018年之間,包含瑞典中央銀行設立了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在內,共頒發了590次獎項,其中347次只有1名獲獎者,141次有2名獲獎者,3名同時獲獎的次數則為102次,共累積935名得獎者。在《諾貝爾基金會》章程中規定,獎金須在獲獎者之間分配,最多同一獎項不能超過3人得獎。
本周諾貝爾獎頒發時間(台灣時間)如下:
10/9(周三) 17:45 化學獎
10/10(周四) 19:00 文學獎(一次頒發2018年、2019年得主)
10/11(周五) 17:00 和平獎
10/14(下周一) 17:45 經濟學獎
►諾貝爾化學獎今揭曉!97歲「鋰電池之父」有望刷新紀錄 成為最高齡得主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出爐!美加&瑞士3學者共享殊榮
►研究細胞如何感知氧氣 3美英學者共同獲頒2019諾貝爾生醫獎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