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台灣史前博物館「南科考古館」占地2.44公頃,歷經10多年籌建,10月19日正式開幕!(圖/Shawn Liu Studio)
記者林育綾/台北報導
國立台灣史前博物館「南科考古館」座落於台南科學園區,占地2.44公頃,歷經10多年籌建,9個多月試營運後,將於10月19日正式開館,當天免費參觀!由於試營期間許多展館尚在整備,如今全面開放,展示多達1500組文物,讓民眾見證5千年歷史!
▲國立台灣史前博物館「南科考古館」即將正式開幕,5千年前文物開箱搶先看!(圖/記者林育綾攝)
▲距今5000至4300年前的「碳化稻米」。(圖/記者林育綾攝)
南科園區具有全台出土最多、跨越時間最長、考古文化最完整的遺址文資特色,在今(15日)開箱記者會現場,搶先曝光4組珍藏文物,由國立台灣史前博物館館長王長華介紹。
包括距今5000至4300年前的「碳化稻米」,是大坌坑文化南關里東遺址出土,可能是台灣目前出土年代最早的人工栽培稻米,顯示台灣史前居民在5千年前已懂得人工栽培稻米,不再局限於原始採集和狩獵。
▲顯示台灣史前居民在5千年前已懂得人工栽培稻米,不再局限於原始採集和狩獵。(圖/記者林育綾攝)
「人面陶偶」距今1800至1300年前,為蔦松文化道爺遺址出土,陶偶的人面樣貌清楚,五官完整,背面可見髮辮,可能代表當時人的樣貌。
▲「人面陶偶」樣貌清楚,五官完整,背面可見髮辮,可能代表當時人的樣貌。(圖/記者林育綾攝)
還有距今2800至2100年前的「玉管珠串」,為大湖文化牛尿港遺址出土,由188顆管狀玉珠串成,做工精緻,管珠中央所穿的孔洞直徑不到0.3公分,顯示製作者的高超工藝技術。
▲距今2800至2100年前的「玉管珠串」。(圖/記者林育綾攝)
「魚耳石」距今5400至4300年前,為大坌坑文化南大昌橋遺址出土,魚耳石為硬骨魚耳中的霰石結晶體,耳石上一圈圈的生長痕就像樹木的年輪,詳細紀錄了魚的年齡和生活環境資訊,可說是魚類的「智慧身分證」。
▲「魚耳石」可說是魚類的「智慧身分證」。(圖/記者林育綾攝)
南科考古館樓地板面積1萬9千平方米,建築師姚仁喜也特別親自說明設計理念,「在南科館建築本身,都充滿考古的隱喻敘事,藏有許多密碼讓大眾來解密。」主體外牆以玄武岩石材、橫向紋飾的意象,大廳入口、時空隧道、兒童館則以玻璃帷幕為主要外觀,文化層大牆及建築外觀嵌縫處,以深色花崗石質感,整體外觀呈現極簡當代風格又內涵5000年的深度,具有對比性。
▲建築師姚仁喜(左)親自說明南科考古館建築設計。(圖/記者林育綾攝)
▲「南科考古館」模型,占地2.44公頃,歷經10多年籌建。(圖/記者林育綾攝)
▲▼南科考古館建築本身,每個環節都充滿考古的隱喻敘事,藏有許多密碼讓大眾來解密。(圖/Shawn Liu Studio)
南科考古館除了常設展廳之外,還有一個特展廳,配合開館第一檔特展,特別挑選大小朋友都喜愛的動物主題「史前動物特展-動物交響曲」,從探索動物遺留中可以發現,南台灣5000年來各時期人類、動物與環境的互動蹤跡,以及數千年來自然環境與人類關係的變遷,該特展將於19日開館日同步展出至2020年5月31日。
為了宣傳開館,特別運用光雕技術投影於靠近高鐵高架軌道旁的建築外牆,展示「南科標準時間」電子鐘,每班高鐵經過只有短暫3秒鐘,而南科有5千年悠久的歷史,將現在使用的西元紀年改成南科紀年,於是2019年變成5019年。不少民眾在夜間搭乘高鐵經過南科考古館時,都可以注意到光雕投影顯示的「南科標準時間」,呈現出南科史前考古的當代性。
▲南科考古館10月19日開館當天,特別開放所有民眾免費參觀。(圖/Shawn Liu Studio攝影)
10月19日開館當天特別開放所有民眾免費參觀,未來將營運收費,全票每張80元、團體票每張60元、優待票50元,另外65歲以上長者及未滿6歲兒童、身障者及陪同人士、持志願服務榮譽卡夥伴皆為免費入館。
▲國立台灣史前博物館「南科考古館」。(圖/Jeffrey Cheng攝影)
南科考古館
地址:台南市新市區南科三路10號
官網:https://www.nmp.gov.tw/content_264.html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