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化性關節炎會引起軟骨退化磨損。(圖/免費圖庫)
記者趙于婷/台北報導
退化性關節炎是全世界最常見的關節疾病,也是造成老年人行動不便、殘疾的原因之一。根據臨床觀察,不少人對退化性關節炎仍存有迷思,包括「是正常老化、吃止痛藥就好、換人工關節即可」。但醫師提醒,吃止痛藥是治標不治本,更沒辦法延緩老化,而人工關節也只適用於重度關節炎,保守治療無效的患者。
退化性關節炎會引起軟骨退化磨損,關節內潤滑液變少,以及形成骨刺、關節骨變形,可能發生在任何關節,最常影響的是承重關節,如膝蓋關節、髖關節等。根據健保署統計,2017年因膝部骨關節炎而就醫的人數為83萬7千 人,比起2016年的79萬就醫人數,增加近5萬人,正式突破80萬大關。
「門診中最常見的就是患者說自己的膝蓋比氣象台還準!」高雄市立大同醫院骨科主任陳崇桓指出,關節炎患者活動時會疼痛加劇,起床或休息後關節會有僵硬感,尤其在天氣變化時,關節酸痛感症狀會加劇;另外,門診也發現很多人對於退化性關節炎都有錯誤迷思。
▲不少民眾都誤以為退化性關節炎是正常老化現象,但其實是可以透過醫療緩解的。(圖/達志示意圖)
第一個就是「退化性關節炎是正常衰老現象」。陳崇桓說,退化性關節炎是Degenerative Arthritis直接翻譯過來,其中的「退化」指的不是年齡,關節炎會影響所有年齡層,任何破壞軟骨的行為都有可能讓關節退化變嚴重,年齡只是其中一個危險因子。
而多數民眾在出現不適時,都會靠「吃止痛」緩解,但根本治標不治本,且長期吃止痛藥會傷腸胃、肝腎。最後則是民眾對「人工關節」的誤解。陳崇桓解釋,人工關節只適用在重度關節炎且保守治療無效的患者,手術成功率10~15年約9成,一部分患者長期使用後,仍需要再置換人工關節。
陳崇桓提醒,部分中壯年患者病情還未達到重度,因此可透過復健、藥物等保守治療,幫助延緩退化程度;另外,體重過重、曾關節受傷、需長期蹲站搬重物的職業、運動員等都要特別留意膝關節問題,有任何不適都要提早就醫。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