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鏽鋼吸管遭質疑製造時會產生更多的碳排量。(示意圖/記者李毓康攝)
記者許展溢/台北報導
今年7月起政府部門、學校、百貨公司業及購物中心、連鎖速食店內用飲品不再提供一次用塑膠吸管,不少業者推出各種材質吸管,外界聲音質疑,吸管塑膠用料量其實很少,玻璃、不鏽鋼等替代品製造產生的碳排量和能否回收,才是問題。環團、環保署表示,塑膠吸管最大問題是影響海洋生態。
看守台灣協秘書長謝和霖說,塑膠吸管嚴重的關鍵是對海洋造成影響,目前大部分縣市都沒有回收吸管,以環保觀點來看,「不需要使用、用不到,就不要用」,若非用不可,可選購重複使用材質,不管要喝珍珠奶茶等飲品,一定會有方法,商家也要盡量找到能食用的替代材質,因有些材質雖為生物可分解,但不夠快,仍會對海洋造成傷害。
▲市面上有各式各樣塑膠吸管替代品。(示意圖/環保署提供)
只是市面上充滿各式各樣,包含不鏽鋼、玻璃等多種替代吸管,有人認為,這些都會造成另一種汙染,如製造時產生的碳排量變多,後續該怎麼回收,相較塑膠吸管不見得環保。謝和霖說,確實這些吸管製造過程碳排較高,總有一天會破掉或老舊汰換,不過相比一次性塑膠洗管用完就丟,至少這些替代品可以不斷重複使用,民眾要好好珍惜。
謝和霖認為,這樣比較會有很多問題存在,每個人應掌握的原則是減少資源的使用,但真的不能避免也不要苛責,他強調「重複使用就能抵銷掉製造過程額外增加的汙染」。且講環保議題,要有的是「環保心態」,才能指引自己行為,就像平常應零產生,不要產生「垃圾」,不只不要產生,還要盡量避免資源消耗,達重複使用。若產生也要「零廢棄」,讓垃圾可回收,別變成必須廢氣處理的垃圾。
▲玻璃、不鏽鋼吸管相較一般材質價格較高。(圖/記者李毓康攝)
環保署表示,不鏽鋼吸管、玻璃等材質吸管價格高,民眾若購買,可以一直重複用,也能回收,塑膠吸管的問題是危害海洋生態,現在也禁止業者販賣。至於有便利商店等業者自主加入不主動提供塑膠吸管,是否會擴大限制?環保署指出,環保意識愈來愈高漲,未來不一定要有法規去規範。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