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眾考慮是否要搶購儲蓄險前,應先重新檢視是否有需求。(圖/pixabay)
記者楊絡懸/台北報導
金管會擬調降保單責任準備金,也預定拉高死亡給付比重與門檻。壽險業擔心目前正熱夯的「高利率儲蓄保單」的保費將於明年起飆漲10%以上,在漲價之前,勢必將掀起搶購熱潮,引起民眾討論紛紛。不過,保險專家提醒,在投保儲蓄險之前,必須先搞懂7大重點及個人的經濟能力。
錠嵂保險經紀人表示,民眾理財要先評估3大點:自身的持續存款能力、消費習慣、及個人目標。例如,社會新鮮人收入不高,可以利用零存整付方法存錢;如果已經工作一陣子收入穩定,計畫幾年後存100萬元作為創業基金,那麼儲蓄險或許是可以考慮的選項。依個人狀況,運用儲蓄險及定存不同的屬性,達到自己存錢目標。
儲蓄險分為外幣/台幣、利率固定/利率變動型等組成的4大類,但應該如何抉擇?錠嵂保經整理7大重點,提供民眾了解。
▲若要購買外幣保單,要考慮匯率的因素。(圖/路透社)
1、買台幣還是外幣儲蓄險?
錠嵂保經表示,一般而言,外幣保單的「實質利率」高於台幣保單,但匯兌風險是外幣保單的一大罩門。民眾可能在繳保費期間賺取了外幣利息,卻在滿期金領回、換匯成台幣時,吃掉了獲利。因此,如果想要購買外幣保單,就必須要考慮匯率:當美元飆升時,換匯成本就變高,因此必須等到美元低價時購買。
另外,選擇何種幣別也是必須要注意的重點之一。錠嵂保經舉例,如美元、日圓等主要貨幣較多人考慮購買,原因是一來交易量大,二來即使沒辦法一時換匯,但出國或生意上用得到,民眾在這兩類外幣資產配置上也比較有意願,「不建議買使用率及流通量極低的外幣保單。」
2、買利率變動還是利率固定型?
錠嵂保經表示,「利率變動」即保單的「內部報酬率」(IRR)隨著市場利率變動,可能高於或低於銀行定存的利率。固定利率的儲蓄險就是從保單成立那刻開始,約定的IRR利益是確定的數字。
2019年迄今,利率變動的保單預期IRR都比固定利率來得高,在利率環境走升的條件下,如果希望賺取稍高的利息,利率變動的保單(利變型保單)是較好的選擇。
3、不論買何種保險,盡量不要提前解約
錠嵂保經表示,銀行定存在繳費期間內解約,本金不會損失,但利息會計天數返還;如果在儲蓄險繳費期間內解約提前解約,除了利息損失外,大多只能拿回部分本金。
▲一次繳清的「躉繳」可以讓累積資產的速度更快。(圖/pakutaso)
4、想要追求最高報酬,一次繳清的「躉繳」是儲蓄險優先選擇
多數民眾詢問儲蓄險保單,都會考慮到底要選擇躉繳,還是年繳、季繳、月繳等期繳?錠嵂保經表示,主要還是依據個人的預算與資金運用,決定要如何繳交保費。
錠嵂保經解釋,台灣目前各台幣儲蓄險的年化報酬率約為1%至3%;外幣儲蓄險的年化報酬率約為2%至6%間。如果民眾採用一次繳清的躉繳或年繳的方式,都比起半年繳、季繳或月繳等方式還要來得划算,尤其月繳比年繳多出的繳費成本高達5.6%,在「成本影響收益」的情況下,必然要盡量選擇躉繳或年繳。
換句話說,當民眾手上擁有較大筆的「閒置資金」或預算較高,選擇躉繳的方式繳清保單,提早進入複利率,累積資產的速度也就更快。
5、買儲蓄險最重要的是看保本率,不是看宣告利率
所謂「保本率」是「期末值除以期初投入值」。錠嵂保經舉例而言,有時A保險公司的宣告利率比B保險公司的宣告利率高,但期末的現金價值A公司反而比B公司低,那是因為宣告利率不代表實際收益,宣告利率要再扣除保險公司營運費用後的現金價值,才是真正的收益。
錠嵂保經表示,各家保險公司所抓的營運費用不同,在購買利變型產品的時候,千萬要記得注意產品的保本率,那才是真正的收益率。
▲年齡與儲蓄目標,是挑選理財工具時必須考慮的一環。(圖/pixabay)
6、儲蓄時的年齡及金額大小,決定採用哪一種儲蓄方式
錠嵂保經舉例,一位60歲民眾計畫用30萬美元購買儲蓄險,想找躉繳型高的利率,如3%美元保單(30萬美元x3%=利息9000美元/年),可以做養老規劃。然而,對於一位出社會3年的30歲上班族而言,一年存10萬元就不適合躉繳的儲蓄險,反而要設定目標,比如6年或10年的儲蓄險,在經過6年或10年累積自己的第一桶金後,再做創業或買房等其他規劃,才是比較適合的選擇。
7、是否該解約定存買儲蓄險?
部分民眾思考,該不該解約定存來買儲蓄險?錠嵂保經表示,資金放置的時間長短及使用目的會成為決定的關鍵!資金短期運用建議使用定存、長期運用則建議儲蓄險,因為利變型產品的特點是繳費期滿後,利率的增幅會稍微增快。
【延伸閱讀】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