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有年輕化趨勢,民眾平時應做相關預防保養。(圖/劉開璽院長提供,下同)
記者洪巧藍/採訪報導
心血管問題距離我們不遠,醫師表示,根據衛生福利部最新國人十大死因,其中與心血管相關疾病如心臟疾病、腦中風、糖尿病、高血壓等死亡人數相加總,占比可以來到接近3成,和長年位居第一名的癌症不相上下。
鉑氏美診所心臟內科專家、醫師劉開璽表示,心血管疾病常見包含冠心症、高血壓、腦中風、週邊血管疾病、心律不整、瓣膜性心臟病、心衰竭等。造成心血管疾病原因很多,依能控制與否分為兩類,無法控制因素包含年齡、性別、遺傳等,其它則是可以透過生活習慣調整的三高、肥胖、抽菸等習慣。
劉開璽表示,普遍男性約在45歲、女性約在55歲開始心血管疾病風險升高,不過近幾年觀察也發現,年輕患者有增加趨勢,50歲以下青壯年發生心血管問題近十年上升30%。他們是社會中堅族群,常常需要照顧家中老小,工作時間變長、壓力變大等都是可能原因。
他一年前收治一名30多歲男性個案,某天突然胸口悶到很不舒服並昏倒,到醫院前就無生命徵象,情況相當令人憂心。進一步檢查確認他有致命性心律不整,所幸後來經急救挽回一命,一年後回診還拿了滿月禮回來,原來事發當時他的太太才剛懷上孩子,能夠順利康復,讓院內醫護人員都感到欣慰。
▲劉開璽提醒,要避免心血管疾病威脅,平常飲食要注意清淡,少油、少糖、少鹽。
劉開璽提醒,如果平時有胸痛症狀且會持續超過5分鐘,一定要提高警覺。有時活動量大如搬重物、上下樓梯可能感到胸口如被大石壓住一般的悶痛也是警訊,後續若連休息都還是悶痛,短期內恐怕演變不穩定型狹心症,甚至心肌梗塞,大幅增加猝死風險。
至於要避免心血管疾病威脅,劉開璽建議,平常飲食要注意清淡,少油、少糖、少鹽,肉類盡量攝取雞肉、魚肉等低膽固醇食物,避免攝取豬肉、牛肉等屬於高油花、內臟部位。
也建議平時要養成運動習慣,依循333原則,每週三天、每次30分鐘,運動強度使心跳達到每分鐘130跳,運動種類不拘,只要能做到流汗都是好運動。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