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及大洋洲各國領袖在曼谷東協(ASEAN)峰會上大合照。(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記者張靖榕/綜合外電報導
全球最大規模貿易協定「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包括中國、日本、南韓及東南亞國協(ASEAN)等,周一(4日)宣布完成協定中的20個章節及市場准入的談判,將在2020年簽署。由於協定內容沒有顧及印度的憂慮,印度政府在當天宣布不加入協定。
RCEP由10個東協國家和6個與其簽署自由貿易協(FTA)的國家組成,包括中、日、南韓、印度、澳洲和紐西蘭。RCEP自2012年開始談判,目標要將16國聯合起來組成一個全球最大的自由貿易區,涵蓋人口數達36億人,將近全世界人口的2分之1。
泰國政府發言人娜魯孟(Narumon Pinyosinwat)3日指出,印度由於對投資保護問題有疑慮,希望延遲簽署協議,等內部討論過後再決定。即使談判達成協議,RCEP也必須等到各國完成國內法律程序後才能簽署,最快也要在2020年2月才會完成簽署。
根據《印度時報 》(The Times of India)報導,第35屆東南亞國協高峰會結束後,各國領導人發布共同聲明,RCEP的談判完成,代表各國承諾開放貿易及投資環境,將在2020年簽。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並不排斥RCEP力求達成的最終目標,但他在聲明中指出,由於協定內容並未回應印度的某些疑慮,印度才會決定不加入。
印度在談判中提及的疑慮主要針對開放貿易後對國內帶來的衝擊,政府擔心關稅規則的差異,將會讓各國有辦法迴避農產品原產國設下的限制;而協議中要求取消80%到90%商品的關稅,改以更輕鬆快速的方式進行貿易,會導致中國大量低價產品傾銷,衝擊印度的農民,澳洲和紐西蘭便宜的乳製品也同樣會增加貿易逆差,使印度變成自由貿易的輸家。
「我們的農民、商人和各產業的專業人士都有參與這次的決定,工人和消費者也同等重要」,總理莫迪針對印度不加入RCEP的原因回答,「當我為了印度全體人民的利益在衡量RCEP的協議時,我並沒有看到對我們有利的解答。」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