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合影。(圖/新竹市政府提供)
新竹振道記者蔡文綺/新竹報導
新竹市鐵道藝術村即日起至12月22日止辦理《藝事節-駐村藝術家成果展》,由今年鐵道藝術村8位駐村藝術家接力展出創作成果,包含平面、裝置藝術及數位媒材等類型,展覽期間更開放創作工作室及藝術課程,除讓觀眾除一飽眼福外,更能與藝術家來場深度藝術對談,精彩可期,不容錯過。
新竹市長林智堅表示,新竹市是座藝術與人文薈萃城市,自上任以來,積極整建藝文展演場館,如打造241藝術空間為美感教育基地,美術館轉型為當代藝術基地,鐵道藝術村兑變為後站藝文走廊,文化局梅苑竹軒畫廊則為在地藝文深根場域等,提供藝術家與青年學子藝術創作策展空間。
新竹市文化局副局長李欣耀表示,鐵道藝術村空間為歷史建築文化資產,自日治興建後,見證戰爭與城市變遷,今轉型作為新竹的藝術實驗據點,讓年輕藝術家發揮所長,揮灑色彩的創意場域,持續為本市發掘豐富的藝術活泉。近年在市府與智邦藝術基金會共同努力下,逐步朝向國際型藝術村發展,今年除加入德籍藝術家參與駐村外,更與日本藝廊接洽,辦理跨國展演計畫;未來,鐵道藝術村將為推廣城市文化、青年藝術持續前行,帶來更豐富多元的藝術感動。
智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黃國修表示,每屆不同的駐村藝術家帶來不同的藝術類型,豐富了鐵道藝術村的老建築,誕生藝術新生命。這幾年,智邦藝術基金會與市府建立起公辦民營的協力方式,不僅讓年輕藝術家有舞台展現,讓觀眾、市民有更親近藝術的管道,也強化與社區居民的連結。
營運單位智邦藝術基金會表示,本次以雙個展形式接力呈現藝術家各自創作脈絡,即日起至11月10日止,首先由平均年齡僅24歲的短期駐村藝術家陳冠豪、林庭立揭開序幕,前者以「流行性感冒」影射生活中群體影響個人的社會現象,個體性消失於人群之中;後者以攝影蒙太奇拼貼手法,構築家、記憶與未來藍圖,穿梭幻想與現實之中。
接著,11月15日起至12月15日止,長期駐村藝術家張群、Mario Weinberg及短期駐村藝術團體牛鈴接續展出。畢業於荷蘭皇家藝術學院的張群,結合如金屬、平面繪畫、書寫等跨域媒材,在空間中創造人與物件、人與環境的關聯;Mario Weinberg來自德國,曾於柏林、上海等地辦理個展,因緣際會來到新竹駐村後,對台灣文化有了新的體悟,本次展覽以「演化,理所當然」為題,表現人在日常面臨的許多選擇與道路。
牛鈴為兩位成員詹慈恩、陳書煌組成的團體,擅長廢棄物裝置、電子音樂及影像創作,12月11日起至12月22日止展出以三個土地議題—水污染、土地徵收、礦場現況,採集現場的廢棄物與聲音作為素材,觀者可以觸碰裝置去改變聲音形貌,嘗試呈現圍繞在人們周遭,但不易觸碰的題材。
《藝事節》展覽壓軸場,12月20日起交棒給長期駐村藝術家王家妤、范思琪。王家妤關注成年人、兒童與當代世界的互動方式,用藝術手法探討媒體世界的真實與虛幻。藝術家范思琪為第二年駐村,其作品以原子筆與紙張為媒介,運用穩定的線條堆疊出一幅幅身體與紙張互動的圖像,即將自藝術村畢業的她,以創作過程中產生的節奏「128bpm」為題,要為觀眾帶來精湛的駐村終樂章。
藝術超有事!《藝事節》駐村成果展,除了集結藝術家年度創作外,更由藝術家親自設計「藍晒工作坊」、「很()塗鴉課」、「水川田工作坊」等課程,並開放預約工作室參觀,歡迎民眾前來揭開駐村藝術家神秘面紗,透過藝術的觀點,感受更多天馬行空的點子和理解世界的多元方式!詳情請上新竹市鐵道藝術村粉絲專頁(https://is.gd/stEYQh),或洽詢專線03-5332841、撥打1999為民服務專線。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