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牌與虛擬女友打鬥!台中歌劇院2020科技藝術 浮空投影、4D Box智慧舞台

▲▼台中歌劇院2020TIFA以「科技藝術」為主題。《光年紀事:台北—哥本哈根》劇照。(圖/Carl Emil Carlsen攝影/台中國家歌劇院提供)

▲▼台中歌劇院2020TIFA以「科技藝術」為主題,《光年紀事:台北—哥本哈根》運用4D Box智慧舞台技術,整合3D浮空投影。(圖/Carl Emil Carlsen攝影/台中國家歌劇院提供)

記者林育綾/綜合報導

台中歌劇院「2020台灣國際藝術節」(2020 NTT-TIFA) 以「科技藝術」為主題策展,將從今年12月持續到2020年5月舉行,精選11檔國內外節目,跨越舞蹈、音樂、戲劇、多媒體展覽等型態,動用4D Box智慧舞台、浮空投影、人體感測等科技,改變觀眾欣賞藝術和感受人性的視角。

此次有來自荷蘭、丹麥、芬蘭、加拿大等國家之藝術創作,更有跨國共製作品,而主題雖聚焦於科技藝術,但無論是以數位技術發展的作品,抑或以科技手法呈現的藝術,皆可看見表演技術創新與人性思維的共融,令觀眾深刻感受情感的連結及人性的溫暖。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而作品曾多次入圍金馬獎、受邀參與國際數位藝術節的劇場及新媒體影像導演周東彥,與丹麥埃爾西諾文化庭院(The Culture Yard),跨國共製《光年紀事:臺北—哥本哈根》,運用4D Box智慧舞台技術,整合3D浮空投影、人體感測及即時影像等數位科技,打造豐富的視覺景象,由台灣及丹麥的表演者同台訴說一則轉化自自身經驗、迴游於彼此夢境的當代故事。

▲▼台中歌劇院2020TIFA以「科技藝術」為主題。《光年紀事:臺北—哥本哈根》_狠劇場創辦人/周東彥。(圖/台中國家歌劇院提供)

▲周東彥希望每個人能有一個存放自己快樂與悲傷的「儲淚瓶」。(圖/台中國家歌劇院提供)

導演周東彥則分享道,作品從2016年開始發展,期望能從科技的外在形式,走進內心深處最真實的情感。他也在27日記者會上帶來「儲淚瓶」展示,希望每個人能有一個存放自己快樂與悲傷的「儲淚瓶」。

▲▼ 台中歌劇院「2020TIFA國際藝術節」。《奪愛最終回》真實與虛擬女友打鬥。(圖/Søren Meisner/台中國家歌劇院提供)

▲《奪愛最終回》真實與虛擬女友打鬥。(圖/Søren Meisner/台中國家歌劇院提供)

芬蘭編舞家暨舞者諾拉.漢努拉(Noora Hannula)同樣使用丹麥埃爾西諾文化庭院的「4D Box智慧舞台」,以虛擬交友遊戲為靈感,創作出《奪愛最終回》(The Ultimate Battle),愛情中的第三者不是血肉之軀,而是虛擬人物,作品結合武術及現代舞,以逼真的電玩特效呈現「正牌女友」跟「虛擬女友」的打鬥,探討數位愛情以及科技親密感等議題,引人深思。

荷蘭全才藝術家米歇爾.馮德艾(Michel van der Aa)的3D歌劇《消逝》(Blank Out),以南非詩人英格麗.瓊寇(Ingrid Jonker)的詩作為靈感,結合即時投影和3D影像構築場景,探討母子之間的親情糾結,以及人如何在記憶中處理創傷。

另外由交響樂團以現場演奏搭配影片的電影交響音樂會已經蔚為風尚,但是荷蘭電影導演盧卡斯.馮魏昆(Lucas van Woerkum)製作的《影像協奏曲》(Symphonic Cinema)卻不一樣。他為《達芙尼與克羅伊》(Daphnis et Chloé)與《火鳥》(The Firebird)兩首樂曲重新編寫文本、拍攝影像,透過特殊電腦程式,可隨著指揮洪毅全的音樂詮釋適時調整影像速度,翻轉了影像與音樂的主從關係。

▲▼台中歌劇院2020TIFA以「科技藝術」為主題/歌劇院駐館藝術家王連晟新作《無光風景》。(圖/李依樺攝影/台中國家歌劇院提供)

▲歌劇院駐館藝術家王連晟新作《無光風景》。(圖/李依樺攝影/台中國家歌劇院提供)

歌劇院駐館藝術家王連晟新作《無光風景》,靈感來自挪威導演艾斯基佛格(Eskil Vogt)2014年的《盲》(Blind)。王連晟讓舞者透過穿戴式裝置來控制機械、燈光、聲音和視覺,並試圖從三個面向,包括人工智能的蓬勃、機器與社會、女性與社會,來探討間彼此間對立與共生的狀態。

台中歌劇院「2020台灣國際藝術節」自今年12月持續到2020年5月舉行,12月1日中午12點起將於兩廳院售票系統開放歌劇院會員預購,12月8日中午12時全面啟售,更多節目內容及詳情,可至台中歌劇院官網查詢。

▲▼台中歌劇院2020TIFA以「科技藝術」為主題。(圖/台中國家歌劇院提供)

▲台中歌劇院2020TIFA以「科技藝術」為主題。(圖/台中國家歌劇院提供)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