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首次全國社造會議!文化部長鄭麗君不斷強調,「社造的主體是公民」。(圖/文化部提供)
記者林育綾/綜合報導
史上首次舉辦「全國社造會議」在11月30日、12月1日舉行,文化部長鄭麗君承諾,文化部將以「文化發展基金」支持社區營造推動,並協助組建社造民間智庫、催生區域型社造中介組織、協助推動社造沙盒創新實驗等計畫。同時廣納各界於社區營造會議中的建議,研商訂定社區營造政策白皮書,與中央跨部會、地方政府及民間團體協力推動社造事務。
鄭麗君不斷強調,「社造的主體是公民」,社造在台灣20多年已經開展了一股在地公民參與力量,發展出不同面向與多元議題,展望下一階段的社造政策,政府應打破過往窠臼、翻轉治理思維,催生有利於社區營造的公共治理模式,並發展社造支持體系,支持「由下而上」的社區營造。
▲文化部長鄭麗君承諾,文化部將以「文化發展基金」挺社造。(圖/文化部提供)
全國社造會議1日當天於公務人力發展學院舉辦第2日議程,由文化部、內政部、衛福部、教育部、農委會、原民會、客委會等7個中央部會,以及地方民間代表,共同討論社區營造如何從民間到政府、從中央到地方具體落實。與會人員就跨部會協作平台建置、社福長照及農村再生、公共空間開放社區利用、108課綱納入社區文化與在地知識、大學社會責任(USR)計畫接軌社區需求等重要議題進行熱烈討論。
下午則由「公共治理、世代前進、多元平權、社會共創」4大議題召集人進行綜合報告,最後由文化部長鄭麗君進行綜合回應與政策宣示,期許勾勒出「明日社造」的發展方向,以及下一階段的社造政策白皮書。
▲社造在台灣20多年,已經開展了一股在地公民參與力量。(圖/文化部提供)
在公共治理部分,鄭麗君表示政府將建立有利於社區營造的公共治理支持體系,透過行政院文化會報,進行與各部會施政有關的社造政策盤點與協作,同時催生區域型社造中介組織,以連結政府政策及社造團體的中長程目標,透過中介平台整合地方需求。
未來文化部將遵循《文化基本法》立法意旨,研修文化部主管的《文化藝術獎助條例》等法規,建立社區營造支持體系。文化部也將於正擬定的「文化發展基金管理運用辦法」中納入支持性條文,以文化發展基金支持社區營造推動。
此外,對於討論過程中有人建議應推動「社造沙盒創新實驗計畫」,鄭麗君也表示支持,她指出,未來將研擬建立一個容許實驗的環境,讓民間組織在風險可控的環境下,免受現有法令或監管,得以測試各類社造推動或行動創新模式,讓社造好點子或好創意不被舊框架或舊思維侷限,以翻轉政府對於社造集中式的計畫補助模式。
在世代前進部分,鄭麗君指出重點在於如何促進不同世代共同參與,增進世代對話與理解,促進世代間的支持與信任。例如應該鼓勵發展各級區域性青年委員會,建立青年在地公共參與平台;結合地方創生計畫,營造有利支持青年在地就業及創業的環境,提供青年在地職涯發展多元機會;健全社區照顧體系,以及健全跨世代的在地終身學習體系,例如與108課綱結合,強化學校與社區連結,鼓勵學校教師和社區合作提案,學習在地知識等。
多元平權部分,鄭麗君表示重點在於看見多元、尊重差異、促進友善環境,讓多元群體都有平等參與公共事務的機會。政府未來應努力消弭制度性歧視,提升無障礙環境,讓多元群體共享社區空間及社區資源,並包容多元群體照護設施共同融入社區的實驗計畫,消弭歧視與偏見。此外,政府應推動「參與式預算」機制,讓多元群體有機會自主決定公共預算如何運用,促進中央及地方政府和多元群體建立信任關係,營造友善多元環境。
社會共創部分,她指出台灣社會已逐步開展出社會創新能量,包括社會設計、公民科技和跨界協力等,有助開展社造運動創新模式。未來,文化部將輔導民間創建「亞太社造交流中心平台」,與國際社群分享台灣社造經驗。
文化部將落實目前已提出的「文化科技施政綱領」,形塑數位時代的文化公民社會。此外,文化部已成功爭取將「促進文化發展」納入企業社會責任CSR的認列範疇,未來將建立媒合機制,鼓勵企業結合CSR,擴大對社區的參與。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