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不只應付韓國瑜口水戰 5大政見重點一次看

▲2020總統政見發表會,蔡英文聯訪。(圖/記者林敬旻攝)

▲2020總統政見發表會,蔡英文會後接受媒體訪問。(圖/記者林敬旻攝)

記者陶本和/台北報導

總統蔡英文18日出席總統電視政見發表會,除了在沒有讀稿機的狀態下,強勢反擊國民黨總統候選人韓國瑜的猛攻外,也提出5大政見重點,包括:「國家領導人5條件」、「捍衛主權」、「4項共同認知」、「未來4年國安路線」與「四年7大政績」。

面對韓國瑜全場狂轟濫炸的攻擊,蔡英文在沒有讀稿機的狀態下,展現昔日國際談判專家的本色,火力全開與對手激烈口語交鋒。在政見會後,讓支持者驚呼不已,甚至有網友表示,「終於知道為何蔡英文平時要有稿子,不然會射死對手」。

不過,蔡英文除了跟韓國瑜攪和口水戰外,在本次政見會也傳遞5大重點訊息,分別是:「國家領導人5條件」、「捍衛主權」、「4項共同認知」、「未來4年國安路線」與「四年7大政績」。

首先,蔡英文在發言的第一輪,定調「國家領導人的條件,2020選一個值得信賴的總統」。她針對韓國瑜就任市長三個月就請假選總統予以砲擊,批評這是背棄承諾的最壞示範,同時也嘲諷韓國瑜過去所提太平島挖石油、不限速腳踏車快速公路、高山廣設升旗台等信口開河的政見。

接著,蔡英文提出國家領導人的5個條件:堅定意志、把握機會、治國能力、抗壓性、正義感。首先是要有堅定意志,推動年金改革、也要把握機會,因應中美貿易戰,化危機為轉機,投資大爆發、股市上萬點。

此外,蔡英文提出治國能力,她幫助台灣從不缺電到能源轉型,推動長照幼托,22年來首度平衡預算;在抗壓性方面,她在對岸施壓下,仍推動夜市券、國旅補助,來台觀光人次1111萬再破新高;最後是必須要有正義感,她推動社會住宅,第一個向原住民族道歉,也持續推動轉型正義。

在第二輪發言時,蔡英文則聚焦在「主權與兩岸外交」,其中提到「亡國感」的來源,就是國民黨對於對岸的步步退讓,對香港議題模糊以對,以及國民黨的不分區名單問題。

蔡英文指出,總統必須確保國家利益,因此國家戰略不能模糊,遇到壓力不能屈服,得到支持也不冒進;因此,她提出「2個強化」,強化民主國家連結合作與強化自我防衛能力。

此外,蔡英文也拋出「4個認知」,包括:要破壞台海現狀的是中國、中國正利用九二共識,正在掏空中華民國、不能以主權交換短期經濟利益、中國全面滲透,分化台灣社會。

對於未來4年的國安態度,蔡英文指出,透過價值連結,以永續、負責、互惠互利的「台灣模式」,加強國際合作,「中國怕台灣團結、怕台灣的民主、怕台灣的強大,要讓台灣更團結、更民主、更壯大」。

在第三輪的發言中,蔡英文則把主軸緊扣「苦人與庶民」,強調政府做對事,讓苦人得到照顧,讓庶民得到幫助,讓年輕人實現夢想。

首先,蔡英文指出,韓國瑜選上高雄市長,本來有機會可以好好建設高雄,但他選擇落跑,追逐個人權力,「高雄發大財了嗎?如果沒有,憑什麼讓人民相信台灣會發大財?」、「 韓國瑜要為庶民、為苦人做什麼?還是只是把庶民當做選舉工具而已?」

至於蔡英文為庶民、苦人做了哪些政績,她則提出6大成績單,包括推動公托增班至3000班、推動準公托服務、育兒津貼加倍;290萬張夜市抵用券,小攤商營業額成長20%至30%,補助1萬小店家數位服務系統;1.2萬老舊計程車汰換補助,提升運將競爭力;推動中高齡就業方案,協助中老年養老財務規劃,長照2.0再升級;創業要資金,資金要借貸,借貸要擔保,100萬以下,由政府100%擔保;文創沒人鑑價,造成融資困難?推動建立鑑價制度,提供融資協助。

接著,蔡英文也特別談到「國艦國造」的政策,提到自己出席沱江艦開工典禮,遇到三組年輕人,一位是造艦公司員工95%宜蘭在地人、一位是海軍年輕士兵、以及一位中科院工程師,「政策對了,人民參與,你會以國家為榮,國家也會以你為榮」。

在最後,蔡英文也做了簡短總結,她認為政府做對事,苦人會得到照顧,庶民會得到幫助,,年輕人可以實現夢想,「我們正在一起改變國家,讓蔡英文再做四年,讓改變的故事,繼續下去」。

▲2020總統政見發表會,蔡英文聯訪。(圖/記者林敬旻攝)

▲2020總統政見發表會後,蔡英文接受媒體訪問。(圖/記者林敬旻攝)

其他人也看了這些...

韓國瑜要成立特偵組:若貪污被關監獄「一天給我吃一頓,我沒資格吃三頓飯」
全文/蔡英文政見會3申論 講政績藍圖還有「辣台妹撿到槍」
宋楚瑜自豪:我是重要的民主推手 曾做出關鍵貢獻

其他熱門新聞...

「中部人的肺要爆炸」、「我的來日無多」…韓國瑜16大金句一次看
蔡英文嗆韓國瑜:比較希望他去中國大陸喊「中華民國萬歲」
「不用打民進黨弊端…國民黨會準備好」 宋楚瑜:大家都在發揮長處

超越藍綠,就靠她了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