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裝置的聲控指令成了分析辨識語音的重要數據來源。(網路截圖:pexels.com/Tranmautritam)
圖文/鏡週刊
智慧裝置裡的虛擬助理越來越好用了。不管是蘋果的Siri,亞馬遜的Alexa,或者谷歌的Google Assistant。我們對它發號施令,詢問天氣或交通,幫忙打電話,或乾脆要它說笑話解悶。
不過最新一期《彭博商業週刊》報導指出,我們透過聲控與AI的私密交流,可能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真人逐字抄錄和標註,成為AI提升語音辨識能力的材料。
史拉蒂絲(Ruthy Hope Slatis)從波士頓的人力派遣公司接到了一份任務有點模糊的工作:幫亞馬遜公司(Amazon.com Inc.)聽打一些錄音檔案。這份「數據助理」的工作是把一些隨意的語音內容逐字逐句打進筆電,時薪12美元(約新台幣361元)。
這些音檔包括了人們在自己家裡的私密談話。
時間是在2014年秋,當時亞馬遜剛推出的Echo居家智慧裝置最熱門話題就是聲控的虛擬助理Alexa。Alexa可以報新聞,解答問題,甚至陪小孩做功課。不過史拉蒂絲也開始理解,這套神奇AI其實背後需要靠很多和她一樣的真人才能夠運作。
亞馬遜把雲端裡的聲音指令收集下來,但仍需要真人「數據助理」協助訓練和提升這套系統。一開始,她以為她說話者是收了錢自願提供發音模式給機器研究。但顯然不是。
她聽到的錄音內容有時很怪異。有些孤單的人對Alexa吐露自己的私密的慾望和恐懼,也有人對著Alexa猛烈拍打。隨著Alexa大受歡迎,史拉蒂絲聽打的內容也越來越豐富。有些她的同事聽到小孩子報出了自己家裡的地址和電話,有人要Alexa幫忙訂購成人玩具,也有人在聚餐時聊說她們的聊天內容會不會被亞馬遜給偷聽去。
「這些人不可能知道有人正在聽他們說話,」她說:「這沒得到他們事先同意。」2016年,她辭掉了工作。
從史拉蒂絲辭職之後,已經有大約1/4的美國人購買了包括Echo、Google Home和Apple HomePod這類的「智慧音箱」。市場上的激烈競爭也帶動亞馬遜的Alexa,蘋果的Siri,谷歌的Google Assistant,微軟的Cortana,以及臉書的類似服務更加深入到人們的生活中。麥克風如今內建在手機、手錶、電視、冰箱、汽車以及其他冠以「智慧」之名的裝置之中。有人預估到2023年全球智慧音箱的市場銷售量將達到110億美元,全世界大概會有74億個聲控裝置被人們使用。平均每人大概有一個。
根據科技公司的說法,這些裝置並不會把你說的每句話都建檔,它們的智慧錄音裝置只有使用者打開時才會啟動。不過它們賣的裝置裡有些是在廚房裡或臥室裡,而且麥克風永遠開著,可能無意間就錄下了我們無意和他人分享的聲音。
參考資料:Bloomberg Businessweek
更多鏡週刊報導
【不私密的悄悄話 2】Siri的目標不再是搞笑陪聊天 Apple語音收集分析越來越具侵略性
【不私密的悄悄話 3】對語音助理下達指令時 你透露的資料比想像多
【不私密的悄悄話 4】祖克柏為何關了他筆電的攝影功能?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