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維TW/想像的反中共同體 難以遮掩的台港裂隙

▲▼反送中,元旦大遊行,反修例,香港。(圖/路透社)

▲香港反送中遊行。(圖/本報資料照/路透社)

文/多維社論

一場突如其來的香港反修例風波,使得經濟緊密的台港兩地,在2019年下半年少見地在政治問題上緊密連結在一起,最顯著的催化,莫過於蔡英文在整個香港反修例示威活動期間,有著諸多政治性發言。從被傳出資金援助香港街頭政治運動到公開聲援香港示威者、甚至不譴責暴力激進而對港府和警察火力全開,民進黨政府的一系列舉動使相當一部分的香港民眾認為,在反對北京的這一陣線上,台港是「命運共同體」。只是從台灣本位到民進黨與蔡英文,或許並不會真作如此想。

在發文質疑民進黨只想用香港人的鮮血換取台灣人的選票引發台港的巨大爭議後,香港浸會大學學生會長方仲賢又在臉書發文「致歉」,改口稱他本人絕不認為民進黨吃香港的「人血饅頭」,台灣人幫香港人絕不是「理所當然」,承認之前是自己用詞不當,在情緒上沒有好好控制,才引起外界誤會。方仲賢甚至特別來台,在媒體錄影道歉,表示他不可能批評一向支持香港的民進黨。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方仲賢的髮夾彎後,評論多認為方之所以道歉,一方面是因為沒想到自己的輿論引起那麼大的關注,唯恐影響已進入倒數計時階段的台灣大選,另一方面則是擔心觸怒民進黨政府,為日後尋求台灣支持帶來負面影響。就這點來說,方仲賢以及存此想法的香港人士顯得既過於天真又有些卑微。

是不是誤會,從方仲賢的「道歉」聲明看,先是用詞問題,後又說是情緒沒有控制好,到底是什麼問題,恐怕方仲賢自己瞭然於胸,想來方仲賢炮轟民進黨並非是一時頭腦發熱、信口開河。在方仲賢發表針對民進黨政府的言論之前,他才結束由香港「學界代表」組成的「大專學界國際事務代表團」赴台「求援」的行動,並呼籲台灣應儘快制定《難民法》以便為來台的香港示威青年提供庇護。但放眼他們在立法院召開的記者會,邀請出席的陸委會、移民署及教育部等,都集體缺席。與此同時,翌日出席「2020總統大選青年論壇」的蔡英文則宣示稱,援港一事不須動用到立《難民法》,《港澳條例》本身,就有提供足夠的法律基礎來處理,隨後外交部長吳釗燮再對媒體聲稱,民進黨政府支持香港民眾爭取「自由民主」,假如北京加強對香港的干預抗議,台灣將為香港人提供協助,具體措施依然付之闕如。顯然不是方仲賢及站在反中一線的香港人希望得到的答案。

關於蔡英文提到的《港澳條例》,雖然條例第18條提到「對於因政治因素而致安全及自由受有緊急危害之香港或澳門居民,得提供必要之援助」,但條例第14條也規定,港澳民眾未經許可入境,台灣有權將其遞解出境。因此,港人若採取非法方式來台,仍然存在被遣返的風險。而自稱是該條例起草人的蔡英文卻以「未來香港在推動民主化的過程中,有需要幫助的學生、年輕人,台灣都會提供必要協助」這種打高空、模稜兩可的論述,對這些參加反修例的港人而言,毫無實質效益。

說到底,蔡英文政府一方面不願意放棄在香港事務上扮演角色,另一方面又不能真的回應急需幫助的港人對台灣的寄望與訴求,這難免令方仲賢「情緒失控」。令人不禁要反問,真的是港人對台灣的要求太過分嗎?從蔡英文到民進黨給那些港人「暗送秋波」的動作來說,香港對台灣並非自作多情,這不僅是方仲賢的個人情緒。事實上,方仲賢針對民進黨的言論之所以引發如此大的爭議,或因正是他道出了一眾香港示威者乃至泛民派的心聲,甚至說中了外界對台港關係的判斷。

四個月前,香港眾志秘書長黃之鋒、立法會議員朱凱迪及學聯前副秘書長岑敖暉一行三人也是在蔡英文「台灣撐香港」、「今日香港明日台灣」的對港聲援下,相偕抵台。在抵台前夕,黃之鋒甚至樂觀表示,港、台是命運共同體,「不管是韓國瑜、柯文哲或是其他黨派的朋友,都希望可以支持香港反送中運動,可以成為台灣共識」,並直接喊話希望民進黨能主導修訂《難民法》,以便在最壞情況發生時,台灣能成為支持香港的最有力後盾。民進黨的反應外界也都看得很清楚:蔡英文避而不見,並以「現行台灣法律已提供基礎,在必要時對港人提供協助」的說辭,打發了黃之鋒一行。

無論是此次的方仲賢還是此前的黃之鋒,想必都是在蔡英文對香港示威運動的高調聲援下,反中的港人對蔡英文政府抱持著極大的希望,但是他們若非空手而歸,就是發文洩憤,難道真如方仲賢所說蔡英文就是故意要吃香港「人血饅頭」嗎?恐怕也不盡是如此。2015年敘利亞難民危機之時,蔡英文就曾建議訂立針對難民問題的法律機制。追究此等差別背後的原因,與其指責蔡英文的「戲弄」香港的本質,不如說反映了香港與台灣對彼此關係的認知裂隙。

23年前,香港主權移交北京政府前夕,台灣發佈《中華民國政府對「九七」香港情勢的立場與政策說帖》,指英國將香港「交還中華民族」,「對此一結果,中華民國政府表示欣慰」。6年前,「太陽花學運」風起雲湧,喊出「今日香港,明日台灣」;2019年夏季,香港街頭爆發反修例示威運動,與香港一水之隔的台灣再一次發出「自由的台灣撐香港的自由」。長期以來,香港與台灣都早已有意無意的成為彼此的借鏡,無論是2014年太陽花學運中的「今日香港,明日台灣」,還是2019年香港反修例事件衍生的「今日台灣,明日香港」,二者雖表面意義相背,但本質都是「台港一體」架構下的呈現,兩句話本身都極易予人台港共同體的錯覺。之所以說是錯覺,是因為其禁不起細究。

「今日香港,明日台灣」作為「太陽花學運」的支持口號,其側重的主體自然是後者台灣,同理,「今日台灣,明日香港」說的也是香港。只是二者強調的單純就是香港、或就是台灣嗎?還是香港與台灣?都是也都不完全是。更重要的是,它強調的是香港與台灣之外的另一個沒有在該語句中出現的身份——中共。因此,香港與台灣的關係首先是基於彼此與北京的關係,而這就注定了台港命運共同體是一個偽命題。

而事實也證明,在過去幾十年,無論台灣還是香港,與中國大陸的關係都經歷了起起伏伏,因此說「台港共同體」也只是政治運動中便於調動情緒的口號。在方仲賢等人看來,「今日香港,明日台灣」是民進黨聲援香港反修例示威的口號,是台港命運共同體的台灣「承諾」。但是他們忽略了,台灣當然不是為了聲援香港而聲援香港,而是透過聲援香港,台灣會獲得什麼。換句話說,如果沒有台灣與中國大陸的關係,台灣還會如此大張旗鼓地要在香港議題上扮演角色嗎?也正是因為北京的關係,台灣才願意扮演角色,正所謂「無利不起早」。但也正是因為北京的關係,台灣不會對香港示威者的請求有太多的實際行動。而這一點,方仲賢沒有看清,所以他才會在求援失敗後氣急敗壞——沒看清的香港人士,恐怕也不僅是方仲賢。

香港反修例示威運動進行到這個階段,其實已經預示,香港的年輕世代保持理想、亟欲表達自己的訴求,這幾乎是歷代政治運動的規律。只是,他們應該從蔡英文政府投鼠忌器的表現明白,無論是對台灣或對美國抱持怎樣的期待,都不免會成為別人的棋子、棄子。對美國也保持同樣期待的台灣,難道不應該從中悟出些什麼?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