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送中致22%港人疑似憂鬱症、PTSD 罹病率類似「恐攻地區」

▲▼反送中,反修例,香港跨年夜抗爭,宣傳元旦遊行。(圖/路透社)

▲女記者在採訪「反送中」活動被胡椒噴霧傷害。(圖/路透社,下同。)

記者蔡紹堅/綜合報導

「反送中」風波已持續超過半年,除重創香港經濟,也影響到港人的精神健康。國際醫學期刊《刺針》(The Lancet)上的一項研究顯示,去年社會動盪期間,接受調查的18歲以上香港居民中,每5人就有1人患有疑似憂鬱症或懷疑創傷壓力症候群(suspected PTSD),比例高達22%。

此份研究由香港大學的研究人員進行,他們從10年前開始收集數據,評估社會動盪發生前、發生期間、發生之後,市民所承受的精神健康負擔。還透過問卷評估疑似憂鬱症、懷疑創傷壓力症候群,包含曾暴露於創傷興事件(如目擊發射催淚彈、肢體暴力)等的患病率,還有出現精神疾病的人數比例變化。

▼反送中發生以來,香港警民關係不斷惡化。

▲▼反送中,反修例,香港跨年夜抗爭,宣傳元旦遊行。(圖/路透社)

研究指出,去年社會動蕩期間,接受調查的 18歲或以上香港居民當中,每5人就有一人患有疑似憂鬱症或懷疑創傷壓力症候群,這樣的患病率與經歷大型災難、武裝衝突或恐怖襲擊的地區類似。

研究提到,估計去年有約11%的成年人口患有疑似憂鬱症,2009年至2014年「佔領運動」前的基線水平為約2%,2017年為6.5%。與10年前相比,現在患有疑似抑鬱症的成年人口,等於是增加了59萬人,其中可能有約30萬人與去年的社會動盪有關。

▲▼反送中,反修例,香港跨年夜抗爭,宣傳元旦遊行。(圖/路透社)

另外,研究還提到,每天使用社交媒體2小時以上的時間來關注社會政治新聞和事件的成人,可能有較高風險罹患疑似疑似憂鬱症或懷疑創傷壓力症候群。不過,家庭的支持可降低壓力以及對精神健康的負面影響,有機會減低罹患憂鬱症的風險。

參與此項研究的港大醫學院院長梁卓偉教授指出,香港明顯缺乏足夠資源來面對額外的精神健康服務需求,香港的人均精神科醫生比例只有英國的一半左右,而據先前統計,公營醫療門診服務的平均輪候時間最長達64周,所以有需要增加精神健康及社會支援服務的供應,讓病人可獲高素質服務。

▲▼香港反送中,12/20。(圖/路透)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