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後分析】中國往後四年最佳的「對臺政策」?

2020年01月15日 14:54

▲筆者認為中國方若想重拾對臺灣的影響力,只需要靜待。靜待五項議題在大黨們派系分贓之下,遲遲無法推進,直到造就嚴重的後果,再把手伸進來即可。(圖/記者曾俊豪攝)

●作者/查理羅

這次大選證明,中國(PRC)是臺灣人民意識中,最大的侵略者兼假想敵。那就不妨思考一下,中國往後四年最佳的對臺政策會是什麼?

我認為是冷處理。

中國方若想重拾對臺灣的影響力,只需要靜待。靜待五項議題在大黨們派系分贓之下,遲遲無法推進,直到造就嚴重的後果,再把手伸進來即可。

這五項議題分別是:

一、居住與商業正義

臺灣有可能走上香港的後路,也就是房地產價格與地方發展程度不相符,簡稱泡沫化,導致某方強權入侵,以高壓的方式重整出更多實體經濟的投資空間。

中國只需要抓準臺灣房價不能跌的弱點,注入中資,分階段將不動產價格抬升到臺灣人完全喪失購買力就可以了。

二、監督5G網路之下的消費者權益

位居龍頭的三大電信業者,在國內達成長期平穩的合作關係。但5G技術將牽涉的是,人臉辨識、自動車駕駛、AI、區塊鏈等等技術,強力關係到個人資料防護與隱私權,甚至牽連到集會結社自由都有可能。

在臺灣,連補習班都會把學生的家庭資料賣出了。那麼,龍頭電信業者,若要找到這些貴重資料的最大買家,到底會是誰呢?



三、能源政策的配套措施

不論最終要採行什麼發電的形式為主,最重要的都是不能缺電,也不能造成無法迴避的危險,以及發展為不影響農漁業前景的產業鏈。

很顯然的,在這個時代,爆發能源危機跟亡國沒兩樣,就不用再多說了。

四、天然資源的妥善保存,作為戰爭時期的後盾

這項最明確的當然是「礦業法」。水泥一直外銷,請問真的需要抵禦外敵時,如果戰備的飛機跑道損毀,該去哪裡補充原料?

臨時才想到找外國買,只會像過年前的菜一樣貴得要死。

▲去年底立法院處理《反滲透法》三讀通過敲槌,民進黨立委在議場拉布條表達立場。(圖/記者屠惠剛攝)

五、反滲透法所稱的敵對境外勢力,究竟如何嚴格定義?

這牽涉到的是嚴謹的立法問題,已經超越行政問題。當然,生活中的所有問題都是政治問題。但請不要忘記,臺灣現有的架構是「五權分立」!「五權分立」!「五權分立」!

如果反滲透法變成一則執政者的填空題,那權力真是太大了,基本上只會跟負責滲透的代理人「私底下很對味」,因為有合作關係,不去定義合作方是滲透者就好了。

我支持反滲透法的概念,但是沒有明確定義的情形下,要說會走向極權,很抱歉,一點也不超過。而走向極權的國家,只會增加其他國家對其宣戰的合理性。

所以中國若對臺採取冷處理,不只可以防止臺灣人民的拒斥。更重要的是,民進黨達成了「連續兩次的完全執政」,很難找到新的理由辜負人民期待。民進黨究竟有沒有能力,紓解種種的民生問題,是接下來所有選民,將用自己的生活,去體驗、去評比的事情。成效如何,端看民進黨的政治人物們,是否願意將自己的利益以及派系的利益,置放於臺灣火燒眉毛的民生危機之後。

值得一提的是,若外部影響降低,民進黨還要從臺灣內部找出影響內政的戰犯,那就太扯了。

舉例來說,各家媒體在開票時,急著將台灣民眾黨定義為第三大黨,這是又一次非常荒謬的意識操弄。113席中佔有5席的政黨,只能算「第一大的小黨」。61席還要去怪5席的話,那真的太扯了。

想防堵境外勢力,請各政黨專心於國政。

熱門點閱》

►【選後分析】國民黨慘敗有這三大理由!

►【選後分析】中間選民價值觀「助蔡倒韓」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讚!

●本文為讀者投書,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雲論》提供公民發聲平台,歡迎能人志士、各方好手投稿,請點此投稿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