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望偏低的黨主席不能放下自我,算盡機關在初選和不分區自己佈局。(圖/記者屠惠剛攝)
●游梓翔 /世新大學副校長
國民黨為什麼輸?這幾天很多人在寫檢討報告。敗選當然是危機,但如果能下定大破大立的決心,未嘗不是一個改變後重啟(reset)國民黨的好機會。
檢討敗選不可能不談到特定的「人」。聲望偏低的黨主席不能放下自我,算盡機關在初選和不分區自己佈局的結果,卻壞了大局;候選人剛奇蹟勝選便投入大選,政績不足且準備不夠,落後時只能使出蓋牌開罵等險招,失去不少選民信任;不分區名單爭議多亮點少,又未能下決心調整,最終成為拖累形象影響大選與區域的包袱。這些「人」的問題都對敗選有「重大貢獻」。
不過更關鍵的問題還是在「黨」。不可否認的是,國民黨給人衰老無力的印象,難以創造支持者的「光榮感」。再加上上述「人」問題,就難逃慘敗的結果了。
綜合各方的檢討報告,大家對黨需要改變已有高度共識,至於要怎麼變?我的建議是:國民黨需要民意的腦、年輕的心和中間的路,這三項改變刻不容緩。
首先是民意的腦
國民黨的最大的問題,是與民意高度脫節。最根本的原因是黨員結構與社會結構出現巨大落差。由派系選出的中常委和黨主席,經常無法反映社會的聲音和脈動。取得此種黨內民心的支持往往意味著在黨外失去更廣大的民心,具有民意基礎和社會聲望的人則難以出頭。也就是因為這樣,與民意脫節的黨主席總是呼籲要在選舉中納入黨員投票,而高度爭議的不分區人選則說自己有派系支持。
要大破大立,國民黨首先必須改變為「民意的腦」。黨的中常會必須設定足夠比例,從民選的縣市首長、立法委員、縣市議員中產生。黨中央只需要留下戰鬥力強的小規模團隊,黨的其他功能則由民意代表和其助理的「動態編組」,並借助虛擬工具來聯繫溝通。缺乏選舉經驗與社會形象,甚至成為百年中常委的結構必須「大破」,讓黨的腦更加「內造化」,由能反映民意的人來「大立」。
▲國民黨中常會,青年軍到場抗議。(圖/記者屠惠剛攝)
其次是年輕的心
相較於競爭對手和許多小黨常見的年輕面孔。國民黨是一個形象上老邁的黨,勿是在面孔上或是心態上。全代會貴賓席的畫面每播放一次,就要掉不少年輕票。選舉文宣和穿著打扮的保守落後更是嚇人。還沒等到是否能說出年輕人聽得進去的話,光站出來或看到高度修圖加工的海報,年輕人就找不到認同感。
雖然年輕的心未必與年紀完全相關,但讓更多年輕人加入並找到機會肯定是培養年輕的心最有效的方法。這至少包括讓年輕民代加入決策核心、領導團隊納入更多年輕幹部或年輕民代助理、具挑戰性選區大膽提名年輕人等。國民黨必須在衰老保守的面孔和心態做到「大破」,並且用年輕主席、年輕團隊、年輕候選人來做到「大立」。
最後是中間的路
不過還要加上一句,中間但敢於論述的路。
國民黨長期的品牌形象是中道理性,代表社會和兩岸穩定的力量,這明明是國民黨的優勢,但經常因為欠缺論述力,不敢講或不會講,反令惡人偏鋒橫行。甚至還出現國民黨必須跟著走偏鋒跟著為惡才能贏的聲音。在實體或網路環境。國民黨必須展現為中道發聲的勇氣和能力,在軟弱和沈默上做到「大破」,用中道正道來「大立」。
這包括兩岸路線。無論是躲在「九二共識」後面逃避論述,或是自毀立場以為拿掉「中國」兩字就可摘除紅帽,都是不切實際的。我認為兩岸上的「中道」就是守穩「護憲愛台」立場——維護《中華民國憲法》和台灣的民主生活,並用憲法無可否認的「一中」精神和對岸找到共識。此種「吾宗憲」(我們捍衛憲法)的路線,就是一條平衡穩定,中間且可以論述的路。
民意的腦、年輕的心和中間的路,要做到並不容易。改革和改變往往是談了幾天,然後一切回到原點。但國民黨已經走到不重啟就要當機的局面了,再不大破大立做到這些改變,國民黨的前景堪憂啊。
熱門推薦》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雲論》提供公民發聲平台,歡迎能人志士、各方好手投稿,請點此投稿。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