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測自然「豆漿製作過程」入題 試考生讚有創新、趣味性

▲大學學測,考生前往考場。(圖/記者林敬旻攝)

▲2天的大學學測終於結束了。(圖/記者林敬旻攝)

記者許展溢/台北報導

大學學測今(18日)第2天,最後一科自然結束,試考生認為,深具創新性與趣味性,結合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時事題,其中物理科則著重觀念運用、圖表分析,整體難易度「適中」。大考中心則說明,題目引用生活素材,結合學科知識。

自然科應到103,319人,實到99,902人,3295人缺考。大考中心說明,該科引用生活素材,結合學科知識,以第25題白熾燈泡、省電燈泡、LED燈泡的比較(物理),第32題豆漿製作過程與純化技術(化學)。另外,提供圖表訊息,重視理解分析與整合能力,如第19、20題地震災害與海嘯的傳播(地科),第55題人口成長趨勢圖(生物),還有設計實驗情境,著重器材使用方式,和搭配跨科議題,著重跨科整合及融會貫通,如第67題判別短文的謬誤之處(化學+生物+地科)。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入圍老師分析,物理部分總題數17題,以基礎觀念題為主,與以往相同,牽涉到計算的題數為6題,其中第49題,學生需要先了解能量轉換過程,再根據題目給定的物理量,列出方程式後進行計算。試題取材多元化、生活化,由於過去物理科常被詬病,學生學了後,無法應用於生活中,但這次讓學生覺得科學不再冷冰冰,只存在於課本或考試,是可藉課堂所學知識,用於解決生活中問題。

▲▼大考中心講解學測數學。(圖/記者許展溢攝)

▲大考中心提到,自然科搭配跨科議題,著重跨科整合及融會貫通。(圖/記者許展溢攝)

試考生認為,自然科多以生活素材切入,綜合科普文章、科學史發展以及圖表資訊判讀,命題取材變化靈活且符合素養導向,甚至結合時事新聞,以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的研究做為題幹素材。試考生表示,本次考題字數與圖表數量較去年減少,部分試題題幹敘述文字量大,若能確實掌握解題線索並有效整理分析,就可歸納出解題所需資訊。綜合題以電作為命題主軸,涵蓋閃電現象、動作電位、腦電波運用與電能轉換等多重面向,命題新穎、多元,題幹段落資訊廣泛、應用程度大,且結合現今生活時事討論議題,深具創新性與趣味性。

至於試題內容著重面向?試考生說,物理科著重觀念運用及其圖表綜合分析能力。以單選第3題及第5題為例,分別測驗近日點、遠日點行星繞行太陽的速度方向、量值之實際情況等觀測結果。化學科以實驗操作與化學反應作為命題主軸,強化學生實作理解能力,了解實驗器材用途與其原理。生物科重視數據結果判讀、分析。至於整卷試題難易度?試考生表示,難易度適中・第貳部分内容頗具鑑別度,題幹敘述與選項難度略微加深,需悉心考慮多重條件與系統化整理。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