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姚惠茹/台北報導
農曆春節連假在家吃太多,擔心體重失控爆表,開工趕緊來制定運動計畫,為了準確檢測身體數據,不妨試試工研院攜手體育署推動的「6分鐘科技體適能檢測」,除了身高、體重、BMI等項目之外,還改以身體組成分析儀器來進行軀幹與四肢肌肉與體脂肪的比例,精細掌握自己的身體狀況。
有別於現行的國民體適能檢測,目前工研院攜手體育署推動的「6分鐘科技體適能檢測」,加入許多科技檢測儀器,除了身高、體重、BMI、身體組成分析等項目之外,還將過去國民體適能肌力項目中的一分鐘仰臥起坐改為握力檢測,直接將受測者的肌力數據化,提供更詳盡的運動處方建議。
▲「科技體適能檢測」只要6分鐘就能知道自身的體適能數據。(圖/工研院提供)
同時,為了強化心肺耐力檢測項目的受測率與安全性,將國民體適能檢測的3分鐘登階項目,改為漸進式原地抬膝踏步,透過穿戴式裝置更精準監測心跳數值,並透過雲端公式計算出受測者心肺耐力,也取消原有30公分登階高度,讓受測者更安全的檢測心肺耐力。
科技體適能不僅縮短現行體適能檢測耗費的時間與體力,更可於檢測完成後,由專業的國民體適能指導員進行民眾個人數據分析,提供專屬運動處方及推薦合適的運動場所與教練,並將數據上傳至雲端紀錄,方便受測者可以上網查詢個人體適能檢測成果。
體育署表示,推行科技體適能檢測,目的是希望民眾透過快速、精準的檢測方式,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並擁有專屬運動處方,藉此有效調整個人運動習慣,目前科技體適能檢測站遍佈全台,並已設立超過40個站點,要讓全台民眾一起來參加檢測,保持良好的健康體態。
▲「科技體適能檢測」中的柔軟度適能檢測。(圖/工研院提供)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