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黃彥傑/台北報導
本身從事舞台設計的仁哥,跟著雲門劇團全世界巡演,私底下的他卻對老物有著相當的熱情與喜好。十多年前,無意間在路邊看到一個破爛鐵件,帶回家稍加清洗,擺放在外頭晾乾,陽光照亮了鐵皮上的鏽紋,上面使用痕跡,看出滄桑感,彷彿鐵件有了新生命,從此對鐵件有了特殊感情,也就這樣一腳踏進老物圈裡。
▲ 從事舞台設計的仁哥,私底下對鐵件老物有著相當的熱情與喜好。(圖/記者黃彥傑攝)
在眾多古物理,他最愛台灣老件,「台灣是我的故鄉,土地及歷史不像歐美國家大又長,原生的產物太少了,所以我要更加珍惜!」從最早的日治時期鐵製招牌、美援時期帶來的鋁制大垃圾桶、眷村裡的菜櫥櫃……在那個時代物資匱乏,人們不會過度消費,鮮少丟棄物品,因此才有不少老件留存至今。
▲ 老鐵件上的鏽紋,使用痕跡,可以看出滄桑感,清洗整理後,彷彿鐵件有了新生命。(圖/記者黃彥傑攝)
要如何找尋這些古物,仁哥一開始都先從「跳蚤市場」開始尋覓,中南部的跳蚤市集、高雄的造船廠、南部待拆的舊房子……放假時間幾乎都窩在這幾個地方尋寶,像是鐵件,則是鍾愛當中的歲月肌理,雖然失去了部分功能性,但它們承載著庶民生活的使用痕跡,還有嵌上補丁的中國鋦瓷,仁哥解釋,過去的人惜物,碗破了不能亂丟,丟了就會「丟飯碗」,所以還要費盡心思用紅紙包起來丟棄,就像將「不吉利」帶離家門。這些微破還堪用的瓷碗,他們會請工匠稍微修補,成了現在鋦瓷的樣貌。而仁哥獨特的收藏眼光,也曾吸引日本知名設計師猿山修前來造訪,並帶走了幾只有補釘的鋦瓷碗。
▲ 鐵球、鐵秤砣等鐵件,都是老闆從四處各地搜集而來。(圖/記者黃彥傑攝)
近幾年來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著迷於老件,當大家都喜歡新衣、新房、新車,同時也有另外一群人,特別喜愛古著與老物。他相信,老物只要經得起時代考驗,這些東西是不可能被汰換的。而這些老物被「使用」過後的質感。就像是你即便錯過了那個年代,仍透過物件參與著過去那段時間生活的記憶。
▲ 大多的老物雖然失去了部分功能性,但它們承載著庶民生活的使用痕跡。(圖/記者黃彥傑攝)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