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無人機將縱橫戰場 陸媒:電子設備是「反蜂群」的一線武器

▲▼美軍MQ-1「掠奪者」(Predator)             軍用無人機。(圖/翻攝自美國陸軍官網)

▲美軍MQ-1「掠奪者」(Predator) 軍用無人機。(圖/翻攝自美國陸軍官網)

記者蔡儀潔/綜合報導

軍用無人機近年的更新迭代速度超乎想象,其低成本、小體型的特性以及日益普及的趨勢,為軍事防禦帶來全新挑戰,如何應對未來「蜂群戰法」,成為諸國勢在必行之事。對此,《中國軍網》指出,電子設備作為反蜂群的一線武器,必將在未來戰場大顯身手。

伴隨以俄羅斯為首的重型獵人無人機相繼問世,傳統防空系統與反偵察手段略顯乏,報導認為主要原因有3個。第一,無人機相比於主戰機,體型較小,傳統雷達難以探測,按照美國國防部標準,微小型無人機指質量不超過25kg、最大飛行高度2km左右,飛行速度不超過460km/h,其飛行空域低,因此可藉助城區混亂的地面環境實現自身掩護。

第二,蜂群作戰採用速戰速決模式,傳統防禦系統往往「後知後覺」,相比於一枚動輒百萬美元的防空導彈,大量無人機足以使敵防空系統迅速飽和,損失一架幾萬美元的無人機也物超所值。第三,無人機配屬火力設備,火力威脅愈加嚴重,沙特阿拉伯的石油田就曾遭到轟炸,短短幾分鐘,數億美元的資產設備化為火海,幾架低成本的無人機便換取如此之大的摧毀能力,且對整體作戰能力損害較小。

▲「Perdix」微型無人機。(圖/翻攝自美國國防部網站)

▲「Perdix」微型無人機。(圖/翻攝自美國國防部網站)

在這個發展趨勢下,抵禦無人機技術引起諸多國家重視,各國通過不斷改善、升級系統,從而實現反微小型無人機抵御能力,例如升級換裝原有防空雷達體系與裝備,增強「狙擊」無人機能力。其優點是技術成熟度極高,但缺點顯而易見,用一枚百萬美元起步的導彈打擊小型無人機的費效比太低。

報導指出,反微型無人機的技術還包括開發「一體化電子戰系統」,提升「反蜂群」作戰機動性。無人機系統大多采用遠程遙控或者GPS的終端導航能力,因此通過對傳統電子戰系統的升級換代可以有效針對地方無人機乾擾與探測。美俄大國都通過強化其電子戰系統,增強對無人機的識別能力,從而細化應對措施。

高功率微波武器與雷射武器,也是反蜂群的技術之一。報導稱,雷射武器與高功率微波武器具有性價比高等優勢,雷射武器主要針對目標是微小型無人機,將其安裝在陸基戰車以及艦船上都可使用,可以進行全方位無死角攻擊。

▲▼中國新型「翼神七」無人機採用菱形聯翼氣動布局,具有高速巡航、航程遠、大載重量等特性。(圖/翻攝自微信公眾號「兵工科技」)

▲中國新型「翼神七」無人機採用菱形聯翼氣動布局,具有高速巡航、航程遠、大載重量等特性。(圖/翻攝自微信公眾號「兵工科技」)

據大數據測算,近年軍用無人機尤其是綜合型戰鬥無人機的應用數量,正呈幾何式增長,這意味著當下軍事競爭,已經悄然邁進「無人機爆炸時代」。對於反蜂群武器的未來發展,報導指出,首先採用多種技術融合手段,逐步提升識別效果。

其次,一體化反無人機電子戰系統更加多元化。目前,各國研發的反無人機設備編制大多停留在營級以下單位。同時為了移動迅速,絕大多數通過車載進行防護。為了便於運輸和保障自身安全,如何將偵察設備做小、做輕已成為當下世界諸國爭相研發的課題。

最後,打擊手段更加多樣,實現單一殺傷到群體毀滅的轉型。通過綜合手段在作戰效能上進行優勢互補,對成編制的無人機群進行覆蓋打擊毀滅方可消除戰場上的隱性威脅,「電子設備作為反蜂群的一線武器,必將在未來戰場大顯身手。」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