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領導者的第一步!了解「群眾心理」培養真正領導力

▲工作,職場,開會。(圖/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

▲身為領導者必須了解「群眾心理會影響工作成果」。(圖/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

作者:史蒂芬‧摩菲–重松
譯者:林佳祥
摘自:《驅動自己,也激勵別人:史丹佛醫學院最熱門的人心領導課》

【團隊是「感情用事的生物」】

心情會因「屬於哪個團隊」,而三番兩次地轉變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你是否覺得自己並非不擅長人際交往,但是當個領導者率領團隊卻是困難重重?那是因為身為領導者要面對的不只是每個成員的「個人心理」,其實還有「團隊心理」,我們先說明這一點。

你是否也經歷過下述的情境呢?
原本你對某一場足球賽興趣缺缺,但是去現場加油時,因為大家很熱烈,不知不覺也跟著很激動地聲援起來。原本你絕對不會去做的某件事,卻因為團隊裡每個人都去做,於是也跟著做了。

心理學上將這樣的現象稱為「群體心理」「群眾心理」,是法國社會心理學家古斯塔夫.勒龐(Gustave Le Bon)於十九世紀末所提出的觀點。勒龐指出,個人在進入群體之後會改變。也就是說,因生長環境或教育而形成的「個人特質」在群體中會被沖淡。個人特質消失以後,某種類似整個群體的「性格」將因應而生。

勒龐認為關鍵因素在於「數量」「傳染」「容易受暗示影響」。人的「數量」愈多,感情與想法就愈容易互相「傳染」,每個人的心情也都會變得一樣,而且群體特別「容易受暗示影響」,有如催眠。在同一個團隊裡,人的情緒會變得相同、想法會變得相似,原因正是出於這種群體心理的效應。個人特質消失、無法靠自己獨立判斷,所以變得容易被暗示影響、隨波逐流。

支持的理由不是出於合理,而是「崇拜」

另外,勒龐還提出了另一個令人心頭一震的說法:「群體追求的不是真理,而是錯覺。」也就是說,對群體而言正確與否只是其次的問題。

無論是能夠確實提升業績數字的訣竅,還是能帶來成功的生活方式,甚至是物理學法則,其實都一樣。原本追求所謂「正確答案」的任務,必須靠自己動腦思索才行。但是個人一旦進入群體之後,其思考能力就會切換為「節能模式」,甚至是「睡眠模式」,難以獨立思考。

但是,人類在社會生活中卻又不得不工作,行動需要指標,因此,群體總是會追求富有領導魅力且強大的領導者。擁有強大魅力的領導,會用「只要這麼做,絕對會好」這麼一句簡單而淺顯易懂的話,讓人心生錯覺,誤以為「我只要照他說的做就行了」。

原本聰明的人卻聽信裝神弄鬼的「宗教團體的教祖」。
原本有常識的一般公民卻會為了「心懷危險政治思想的領導人」而瘋狂。
原本有良心的員工卻會因為社長一聲令下而讓「過期食品」出貨。

上述案例的背後,其實都是因為「群體心理」在作祟。而心理學的研究也認為「群眾心理會影響工作成果」,可見這種現象對領導者而言絕非事不關己。

人一旦陷入群體心理就會喪失自我。這與史丹佛大學標榜人人自立、把持自我的領導力原則:「我們都是領導者」背道而馳。你身為領導者,請務必好好地領導自己的團隊,避免大家陷入群眾心理。同時也必須記住,群眾心理是任何人類都存在的「弱點」。我們要確實明白這一點,然後採取「對策」。

佛洛伊德曾說:「群眾心理是人類最古老的心理。」人類早從穴居時代就深受群體心理影響。也就是說,唯有理解群眾心理與個人心理,才能真正理解人心。而且,無法理解人心就無法驅使他人行動,無法培養出真正的領導力

▲▼             。(圖/)

★本文經先覺出版社授權,摘自《驅動自己,也激勵別人:史丹佛醫學院最熱門的人心領導課》。

►偷偷分享少女秘密!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