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校園防疫,學生經常接觸的物件必須「重點消毒」。(圖/記者林育綾攝)
記者林育綾/台北報導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蔓延,為了因應2月25日高中級以下學校開學,台灣兒科醫學會與教育部今(21)日聯合舉辦校園防疫宣導記者會,其中王采芷醫師提到校園環境消毒的重要性,包括學生經常接觸的物件必須「重點消毒」;也強調消毒配置的漂白水,若用在一般環境可以1:100稀釋,但廁所等有體液處可用濃度較高1:10稀釋,且都必須在24小時內用完,不可留置隔日!
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王采芷主任針對「校園環境衛生」方面提出建議,包括教室與室內維持開窗通風、讓空氣對流,能減少感染機會,此外也要備有充足的洗手設備,「乾洗手」無法徹底清潔,洗手台與洗手乳或肥皂仍是必須。
▲校園要備有充足的洗手設備。(圖/記者林育綾攝)
此外「每日環境清潔」、「重點消毒」更要確實,她建議每日清潔的環境包括:教室、用餐區、室內活動區、地板等;而「重點消毒」區包括學生經常接觸的物件表面,例如門把、開關按鈕、課桌椅、櫃子、玩具,可以用1:100比例調配的漂白水消毒後再清潔。
她表示,每天針對一般環境,都可以用1:100的比例配置一桶漂白水使用,也就是500ppm的漂白水;但只要有體液髒污的環境(如:廁所、有嘔吐物等),可用濃度較高的1:10比例稀釋,而只要是配置的漂白水,都必須在24小時內「當天用完」,不可留到隔天用,否則有細菌產生。
▲「重點消毒」的區域,包括學生經常接觸的物件表面,例如門把、開關按鈕、課桌椅、櫃子、玩具等。(圖/記者林育綾攝)
王采芷說,像是打噴嚏用的面紙、嘔吐物等污物都要丟進「有蓋的垃圾桶」,只要有體液的環境(如廁所等)都可以「先消毒再清潔」,但消毒不能代替清潔,而且所有清潔用具使用完後也都要消毒,抹布、拖把都要經常清潔更換。
為了因應高中級(含)以下開學防疫,台灣兒科醫學會與教育部合作,在每校指派1位醫師提供防疫相關諮詢。教育部也與環保署合作,將4千所校園進行全面消毒,預計在2月23日前可完成;此外也統籌整備學校防疫物資,已陸續配送額溫槍2.5萬支、酒精8.4萬公升、防疫備用口罩645萬片,至各縣市定的服務據點,提供各級學校使用。
▲▼校園內備有發燒隔離室。(圖/記者林育綾攝)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