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甲媽今年訂於3月19日起駕,民眾擔心成為防疫破口。(圖/鎮瀾宮提供)
記者林育綾/台北報導
新冠肺炎(COVID-19)目前在台灣透過「境外移入」和「家戶群聚」傳播,並可能朝向其他感染模式發展,人們最擔憂的「社區感染」目前尚未發生,但緊接而來的「大甲媽遶境」讓不少民眾擔憂成為防疫破口,台大公共衛生學院詹長權院長表示,目前確實建議「盡量不要辦大型活動」,若真的要辦,必須配合防疫改變方式,否則一定有風險。
台大公共衛生學院今(24)日召開抗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說明會,陳秀熙主任提到,新冠肺炎上週開始轉移到中東、歐洲旅遊旺盛的國家(如:義大利),顯示病毒傳播移動非常快。而且根據數據顯示,新冠病毒在家戶群聚的感染率是46.2%,比流感的8%還高出「6倍」,若接下來民眾能做好個人衛生管理、勤洗手、環境及家庭消毒等,家戶群聚感染率可降至20%以下。
對於即將在3月19日到來的「大甲媽遶境」民俗活動,將舉行連續9天,過往動輒累計百萬人聚集參與,人與人間的距離密集,還有共餐的現象,不少民眾擔憂對防疫不利。
而詹長權院長表示,目前在疫情警戒狀態下,確實建議「拉開社會距離」、「盡量不要辦大型活動」,若真的要辦,必須配合防疫改變方式,主辦不可不做考量。
若以大甲媽遶境來說,雖然信仰很重要,但可以考慮隊伍人與人的距離能否拉開至1米以上?而廟裡是否可控制人數、共餐的方式能否改變?同時也要宣導信眾勤洗手、戴口罩。環境衛生方面,對於民眾經常碰觸的地方(如:神轎)就要勤擦拭,不能按照過往的方式來舉辦,如果可以改變方式,才建議繼續辦,否則有一定的風險。
▲台大公共衛生學院提醒民眾「勤洗手」、提升健康識能,過度恐慌反而讓防疫行為降低。(圖/記者林育綾攝)
詹長權也說,此時台灣社會若有共識做好防疫,一同往前走,相信可以渡過這波疫情,民眾也要相信即使感染,入院也能受到良好照顧(不能因此隱匿病情)。
而就目前案例看來,許多是只有咳嗽但無發燒,所以在乾咳的時候,人們就要自主衛生管理戴上口罩及就醫,期望我們的社會能做到「沒有一個乾咳者沒戴口罩」,不要讓醫療體系因為過度勞累而降低防疫。他也建議,現在每個人除了自我提醒勤洗手,也要常互相問候「我洗手了,你洗了沒?」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