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建議「上下班分流」人與人間距1米!「加大社會距離」避免封城

▲▼  台大公衛學院舉辦抗新冠肺炎記者會,提到「拉長人與人的社會距離1米以上」、「保持醫療能量」是目前防疫重要關鍵。(圖/記者林育綾攝)

▲台大公衛學院院長詹長權提到「拉開社會距離」能有效降低傳染,「現在能做為什麼不做?」(圖/記者林育綾攝)

記者林育綾/台北報導

如何預防新冠肺炎(COVID-19)爆發社區傳染是人人關心的議題,台大公共衛生學院今(3/2)日召開記者會建議,政府應帶頭開始規劃,以「全國動員」的方式圍堵與減災並行,特別是「加大社會距離」,包括大型聚會及公共場所人與人間距1米,甚至大眾運輸也建議要採取尖峰分流、上下班課分流、研擬推動遠距上下班課等。詹長權院長認為「我們現在還能這樣做,為什麼不做?」萬一疫情擴散到像武漢要封城的地步更嚴重,對人民的身心健康更不好。

目前台灣已從家戶感染到院內感染,如何避免社區流行是人人關心的議題,台大公衛學院陳秀熙主任表示,雖然我國疫情沒有像中高度傳染國家那麼嚴重,還是要做防疫模擬,台灣之所以能守到目前不錯的成果,主要是邊境管理的隔離檢疫做得好,但要如何阻斷第二波流行,否則讓病毒沒完沒了再生,仍要繼續採取良好的「隔離檢疫」以及「減害計畫」。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減害計畫」包括在群聚上避免大型集會活動、必要時停班課等,個人防護上包括勤洗手、戴口罩,還有環境防護上的清潔、消毒、通風。

陳秀熙特別提及效法「古芬蘭式社交」,也就是人與人間距至少1米,無論是排隊、搭車等,芬蘭人認為「距離就是禮貌」,而根據調查,這也確實能降低病毒傳染機率。

陳秀熙表示,韓國的宗教群聚大型活動讓新冠肺炎爆發,顯示大型活動傳染力強,甚至是家戶感染的3倍,他建議大型活動能避免則避免,若非要舉辦,可以規劃以下防疫策略,包括:減少集會人數、設置發燒篩檢、可疑接觸史集中隔離;還有「人與人距離至少1公尺」,若是無法做到這種間距的活動場所,必須人人都戴上口罩。

▲▼公車,公車族,公車站,乘客,客運,通勤,交通,大眾交通工具,公共運輸,轉乘,大眾運輸。(圖/記者李毓康攝)

▲台大建議採取尖峰分流、上下班課分流、研擬推動遠距上下班課等。(圖/記者李毓康攝)

詹長權院長也表示,「加大社會距離」、「保持醫療能量」是目前防疫重要關鍵,他建議政府應該帶頭規劃、引導各大民間企業與機構執行,目前防疫就是在「搶時間」,讓科學家研發疫苗,而疫苗至少也要1年到1年半才可能出來,不太可能像美國說的3個月出爐。

在社區上的具體作為,包括可研擬線上或遠距上班上課、分段上下班課及休息,降低師生、通勤、群聚人數。在醫療方面,除了加強社會距離衛教、輕症個案自主管理等,也建議分散重症病患、擴大推動遠距醫療、讓慢性處方簽可自動延長並跨區、落實約診制度等來保持醫療能量,不要讓醫院負擔過重,醫護人員也要配置足夠的醫療防護措施,包括N95口罩等。

詹長權院長認為「我們現在還能這樣做(加大社會距離),為什麼不做?」萬一疫情擴散到像武漢要封城的地步更嚴重,對人民的身心健康和整體傷害來說,恐怕更不好。

台大建議擴大「遠距醫療」 社區設置「篩查站」分散醫院負擔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