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場的消毒工作。(圖/記者李毓康攝)
記者黃翊婷/綜合報導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延燒全球,對於是否與中國斷航,台灣各界一直有許多不同的聲音。醫療粉專「MedPartner 美的好朋友」小編3日在臉書PO文分享3個理由,解析斷航可能會讓風險不減反增,畢竟這件事牽涉到太多層面,「其實換個角度想,如果你是防疫指揮官,在考慮上述幾點原因後,你一定不會貿然做出斷航決定。」
小編PO出的文章中提到,在保護台灣為最優先的原則下,斷航究竟能不能有效防堵疫情,首先,台灣現階段僅開放讓中方從特定幾個機場起飛,相對之下比好管理,況且陸客數量也降至可負擔的範圍,如果決定斷航,有心人士可能會從其他地方想辦法「繞道」入境,到時候風險不僅部會減少,反而還會增加。
▲首批武漢包機旅客結束隔離,離開前寫下感謝信。(圖/湖北台胞返台救援會長徐正文授權)
第二個理由是,台灣仍有許多藥物和醫療資源的原料必須從中國進口,試想如果未來口罩數量夠了,卻缺少抗生素或血壓藥的原料,因此死亡的人數未必會比新冠肺炎疫情少。第三個理由是關於經濟衝擊,畢竟台灣過去的經濟偏重中國政策,依賴度過高,沒辦法一下子說斷就斷,況且經濟衝擊的影響不容忽視,萬一引爆失業潮,反而會讓台灣失去抗疫作戰的條件。
小編認為,能夠理解社會上有許多不同的聲音,但也期盼大家不要採取過強的態度去施壓政府單位,這件事還是交由防疫專家來考量,「其實換個角度想,如果你是防疫指揮官,在考慮上述幾點原因後,你一定不會貿然做出斷航決定」,現在最重要的是合理程度的境外防堵,加上整備國內資源,避免爆發大規模的社區傳播以及大規模的院內感染,才是比較合理的政策方向。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