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投資束縛多! 靠三招策略帶來更多安全感

2020年03月7日 10:59

▲▼職場,小資。(圖/翻攝PAKUTASO)

▲ 女性受到各種條件限制,在投資上有更多困難。(圖/PAKUTASO)

記者李瑞瑾/台北報導

國際婦女節即將到來,各地也會在這天慶祝婦女在經濟、政治和社會等領域做出的重要貢獻。但實際上,女性在不少條件上仍有許多限制,如薪水較男性低、家務責任相對重等,加上對於數字不熟悉的刻板印象,更導致女性在投資上遭遇瓶頸,但富達投信投資部主管張翠玲卻認為,女性其實不必畏懼投入市場,可以靠定期定額、長期投入,以及尋找波動較穩定的產品等訣竅,為自己未來做打算。

女性刻板印象深 畏懼數字怕投資

女性與男性投資人在行為上有很大差異,張翠玲舉例,比如男生很會做技術分析、畫線圖,相對女生在這方面就比較少;大部分女性也會覺得自己比較不擅長數字、對數字不敏感,認為投資不是自己的專長,因此相對較為保守。

但張翠玲認為,女性不用害怕不了解數字,做投資不是只是單純數字而已,可以說是一種藝術。同樣一訊息出來時如何判別、如何去解讀這家公司,就是一種判別的藝術。此外,女性在管理家務的時候,其實也是頭頭是道,投資界也有不少優秀的女性基金經理人,甚至有很多經理人也不一定是念MBA或有金融背景,凸顯做投資不一定要侷限在「對數字一以定要很強」,而是要去研究為何買這產品。

女生先天覺得會對數字不了解,再加上資訊比較缺乏,在做投資的時候往往比較害怕,根據經驗觀察,女性投資選擇通常比較保守,因此對女生來講,適合比較穩定的產品,像是固定收益、多重資產都是相對穩定的投資,若女生非常害怕出錯,最好的工具就是以定期定額方式投資。

女性缺乏時間、資金 投資心態普遍保守

除了先天的刻板印象之外,男女性的薪水其實依舊有差異,另外,大多數職業婦女仍必須對家庭付出,當小孩生病、父母生病時,多是女性帶去看醫生,家務也常由女性擔當,女性在亞洲家庭,被要求的責任較多,時間也相對變少,讓女性在投資這方面較吃虧。但當年老的時候,若沒有配偶、小孩可以依靠,最重要的就是要從現在開始準備一筆錢,因此現在大家都強調女性應該要經濟自主。

薪水差異、負擔照顧家庭成員責任,對女性來說時間少、資金少,且又擔憂對金融知識不了解、害怕數學,因此張翠玲認為,定期定額是最適合女性的方式

在產品選擇上,若擔心市場變化大,可以選擇債券型基金或多重資產基金,比較穩定、不用擔憂太多,「女性也真的不用去增加太多憂慮,家裡已經占據太多心力,可以去選擇更穩定,然後長期創造退休之後的這一筆退休金。」張翠玲表示,每個月定期定額三千到五千去投資,長期就會有一筆錢,而且養成投資習慣是很重要的

長期投資的重要

從過去這麼長時間的經驗來看,投資人真的要能實現獲利,最重要就是要長期待在市場中,張翠玲分享一個長期數據,若一直待在市場中,投資報酬率是1170%,但如果錯失了行情最好的5天,報酬率就剩下742%,錯失了最好的30天,報酬率就只剩下159%(如下圖)。

▲▼ 富達投信投資長張翠玲。(圖/富達投信提供)

張翠玲接著舉例,也有人說做投資有三種人會成功,一是透過內線交易,二是一天做上千筆交易的投資銀行或程式交易員,最後則是像巴菲特這種投資人,去建一個有價值的組合,除非當初買這些股票的想法或理念變了才賣,不然就長期持有。

對於一般人來說,最可能達成的就是成為像巴菲特這樣的人,要做功課,去認識、了解後投入一個組合、並且長期持有

另外,在富達針對客戶於美國退休儲蓄計畫401K的分析當中發現,會賺錢的投資人,通常就是忘記自己有投資的人,「可能他買了一個還不錯的價值或是基金,讓經理人代操,當市場的變動劇烈時不會胃痛,也不會去想今天會不會跌、明天會不會漲」,這樣的投資人,就可以穩定長期累積可觀收益。

張翠玲認為,投資不是投機,沒有人可以準確預測明日市場會漲或跌,如果每天都要判斷或預測一周或一月之後走勢,那就傾向是投機。好的投資應該是即使市場在漲跟跌,投資人都要去回顧當初買這產品的理念,如果理念有沒有變,就不需要更改任何投資布局

如何配置投組

除了要持續待在市場之外,投資組合如何建立也是很重要的,張翠玲直言,「如果投資標的太多也是一種困擾」。買基金除了看績效,也要看基金經理人的投資風格,一位經理人的風格很固定,而要買某個基金,就要研究基金經理人過去買股方向,如果風格跟自己比較貼近,就可以投入。

因為要花時間去看經理人的風格,就不適合在投組裡面安排20~30檔基金。比如要買美國市場,就會挑1~2支不一樣風格的經理人,可以每個方向挑選2支,然後長期去持有它。

▲小資族,存錢,儲蓄,理財。(圖/pixabay)

▲ 養成長期投資習慣很重要。(圖/pixabay)

以自身為例,張翠玲分享,自己的投組通常都在10組以內,而投資方式則是定期定額,因為平時忙碌,沒有太多時間去做短期的投資,「短期投資最少也是一年以上,我不會有一個月或是三個月就出場。」

張翠玲說,因為曾經在銀行工作,從三十幾歲開始定期定額,除了工作很忙、沒辦法隨時去移動投資之外,更是了解到長期投資效益。

她指出,其中一項投資就是放在美股上面,因那時候很多先進技術都在美國公司,相信美國R&D(Research and Development)會一直最高,就買一個相關的共同基金,也不用像買個股一樣,擔心公司會不會被剔除那斯達克指數中。

另外一項則是科技產業,因為認為科技一直在演進,整個世界發展要靠科技推動、相信科技會改變生活,所以一直定期定額投資全球科技基金,「我知道我這筆錢不是短期就要用到、是給我長期後要用到的錢,這樣定期定額投資,對我來講報酬率滿不錯。」

維持如此長期投資,投報率都還不錯,期間偶爾會部分獲利了結,但都重新再投入定期定額。而當市場下跌的時候,會去加碼定期定額金額;當市場走揚一段時間時,則是將金額往下調降。

張翠玲說,自己的操作往往只是金額變動、不會因為市場跌就停扣基金,因為相信的趨勢沒變。「因為相信科技演進一定會改善人類生活、相信美國的R&D一直會是在全球的TOP,只要這些信念沒有改變,就會一直在這上面去做投資」。

另外,隨著年紀增長,也會將比較平衡的產品放在投資組合裡面,像是多重資產配置。「也許現階段不需要固定領息,但等到退休、沒有固定收入的時候,也許就可以去選擇固定領息的產品。」她認為,現階段最重要就是把錢留在市場裡面,繼續去創造複利效益。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