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防疫獲得國際媒體大幅報導。(圖/桃園市政府)
中央社
疫情延燒,台灣初期也發生瘋搶口罩狀況,但政府民間攜手打造口罩「國家隊」,一個月就打造了60條口罩機,將產能從原本日產量約200萬片提升到千萬片,加上實名制的實施,讓多數人買得到口罩,這個不可能任務的原點,得回到除夕的一通電話。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擴散,世界各地出現瘋搶物資的情況,口罩等物資被一掃而空,曾是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重災區的台灣,由於鄰近中國,民間往來密切,年初中國傳出疫情後,台灣也曾短時間發生瘋搶口罩及買不到口罩的現象,但隨著行政單位迅速擬定執行禁止出口、實名制等對策,讓口罩產能提升、發放公平,成為各國仿效的典範。
陳其邁在接受中央社記者訪問時回憶,除夕當天他聯絡經濟部長沈榮津,庫存口罩發放速度太快,再加上過年期間工廠沒有開工,怕過年後恐面臨沒有口罩的處境,當時政府庫存約4500萬片口罩,但一天就發了600萬片出去,三天就發出1800萬片。
▲新增口罩產線的任務。(圖/翻攝自YouTube/經濟部,下同)
根據統計,疾管署從1月28日起到30日一連3天,分別釋出600萬片口罩至超商通路,每人限購3片,4大超商1天就可以賣掉8成口罩,較新冠肺炎爆發前的銷量,大增約40倍。
陳其邁指出,於是他請沈榮津去聯絡廠商,能否在過年期間加班製造口罩,但因為當時大家還沒意識到疫情嚴重性,所以就算發加班費,也沒人願意上班。
陳其邁指出,所以當時第一步決定先顧好醫院,其他的被罵就被罵,真的買不到口罩也要面對現實,而幕僚則開始策劃口罩實名制,讓大家都有口罩可領。另外,在得知SARS期間也曾禁止口罩出口後,他也立即要求經濟部禁止口罩出口,他來負責,並隨即向行政院長蘇貞昌報告。
陳其邁指出,後來行政團隊發現一個盲點,就是過去都是庫存口罩,忘記口罩大部分都是進口的,決定要改為庫存口罩的原料跟做口罩的機器,所以在初三、初四就趕快商討,請沈榮津去買機器,調查原物料,自己來做口罩。
▲3月5日起實名制口罩每人7天內可多買一片,陳時中舉手牌說明。(圖/記者嚴云岑攝)
行政團隊主要考量新冠肺炎為呼吸道疾病,未來口罩是必備防疫用具,再加上過去台灣生產口罩多為高階醫療口罩外銷,國內一般醫療口罩則從中國進口,在中國爆發疫情後,評估要從中國取得口罩將日益困難,再加上中國也下令外館在各國採購口罩,所以經討論,先禁止口罩出口,將產能留在國內,再將過往庫存口罩的方式,改為買機器,庫存原料,自己做口罩。
陳其邁說,過年那幾天,他每天都跟沈榮津聯絡,兩人都睡不著覺,沈榮津在初四時跟他表示跟廠商談好,初六開工後就加緊製造,把產能催到每天400萬片。
陳其邁表示,後來沈榮津找了台灣的工具機廠商,一口氣下訂60台機器,一台新台幣300萬元,他趕快叫沈榮津湊錢付訂金,先把機器給訂下來,如今預計9日可以全數交貨,日前又下定了30台機器。
至於口罩實名制的由來,據了解,行政院幕僚透過網路大數據分析,也實地調查民眾前往超商購買口罩的情形,發現限制每人購買口罩的數量沒有意義,因為無法確認是否有人會重複購買。
經過調查,全台各品牌超商家數約5000到1萬家,而健保藥局則有6000多家,密度與超商接近,再加上健保藥局有處理慢性病處方籤,於是可以把口罩當作慢性病處方籤開藥的方式發出去,完成了口罩實名制的作業。
實名制上路之前,口罩在便利商店限量販售,當時已有工程師自行開發的「超商口罩現況回報」地圖,可即時查詢;在政院拍板採用實名制政策後,便委由主掌科技事務的政務委員唐鳳與民間工程師聯繫,由唐鳳擔任政府與民間工程師社群之間溝通的橋樑,希望能開發出「藥局版」口罩存量系統。
而在政委唐鳳的號召下,許多民間工程師社群紛紛加入開發藥局版的口罩存量查詢系統,48小時內完成「口罩存量查詢平台」,在2月6日口罩實名制實施時同時上線。
唐鳳在與雙方聯繫協調時,主要有兩件事需要溝通,一是取得民間開發應用所需的open data,二是回饋使用者意見,讓健保署的資料更新能夠更快更頻繁,從每30分鐘更新,進步到每30秒鐘更新一次。
台灣口罩產量短期內增加到破千萬片,將躍升為全球第2大口罩生產國,加上實名制與口罩地圖等防疫政策,受到各國讚賞甚至紛紛仿效,尤其日本媒體大篇幅報導唐鳳是台灣防疫的關鍵角色,但唐鳳不居功,幕僚說,這應歸功於健保署的資訊系統前置作業,與民間社群的積極參與,唐鳳扮演的僅是政府與民間之間溝通協調的角色。
►選舉前早發現「不對勁」!國家隊超前部署 陳其邁是最大關鍵!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