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德信人壽撤台原因曝光!壽險業者揭開市場削價亂象 「還會有下一家外商要出走」

▲▼保德信人壽示意圖。(圖/記者湯興漢攝)

▲在台耕耘30年的保德信人壽,規劃在年底出售台灣子公司。(圖/記者湯興漢攝)

記者楊絡懸/台北報導

儘管台灣壽險滲透度連續12年蟬聯全球第一,仍有多家外商壽險公司退出台灣市場,就連在台耕耘30年的保德信人壽,也規劃在今年底出售台灣子公司。面對外商公司陸續撤台,引起市場關注金控公司可能是潛在買家,不過壽險業者卻認為,應回頭檢視市場經營條件,否則環境險峻,還會有下一家外商公司要出走。

金管會近年調整壽險市場體質,讓保險商品回歸保險保障,同時協助保險業接軌即將上路的國際會計準則17號(IFRS 17)。保障型商品市場準備起飛,理應上將是強推保障商品的最好時機,豈料,主打保障商品的保德信人壽卻宣布撤台喊卡,讓不少業者感慨,「台灣市場到底出現了什麼問題?壽險發展前景堪慮?」

保德信人壽為績優外商壽險,卻在此時出售台灣子公司,引發外界好奇真實原因。壽險公司一名高階主管向《ETtoday新聞雲》記者分析,台灣即將接軌IFRS 17,當IFRS 17一進來,這些待在台灣的美商一定要逃,否則會掛,「原因是只有歐洲和亞洲採用IFRS 17,美國根本不用。」

再者,IFRS 17系統上需求很多。壽險主管透露,IFRS 17系統本身不是壽險系統,而是創立另一套系統後,把壽險系統的資料全數放入IFRS 17系統裡運作計算,這套系統昂貴,而且根本沒有多少人懂,「外商公司必須仰賴母公司的資源,但對母公司而言,這是另外一份財務報告;問題就來了,母公司在美國的保德信人壽,在台灣要怎麼做IFRS 17系統?」

▲▼保德信人壽示意圖。(圖/記者湯興漢攝)

▲台灣保德信人壽為美國保德信金融集團(Prudential Financial)所屬的子公司。(圖/記者湯興漢攝)

另一方面,外商公司從國外移植保單與經營體制,都必須通過台灣法規的關卡。壽險主管表示,市場競爭的障礙,其中像是外商投資的規範較嚴、受限較多,導致母公司對保險公司的投資策略轉為保守,也較難與台灣本土壽險公司競爭,尤其本土壽險公司通常背後有大型金控撐腰,共享集團資源。

例如保單計價,台灣有些壽險公司聲稱內部報酬率可達5%、甚至上攀7%,但外商公司受限於母公司的政策,不太能作出超乎預期的報酬率,因此相比之下,本土壽險公司計算出的保費較為便宜,外商壽險公司的保單卻較貴,變相造成保險市場削價競爭,卻無人可管。

「保單預定利率是規定的,但公司內部報酬率是老闆自己講的。」壽險主管認為,在計價方面,假設成本條件、保單預定利率等種種條件都一樣,就可以發現外商壽險公司資源通常較少,保單較貴,市場競爭力也相對較弱,再加上面對IFRS 17與低利率形成的經營壓力,外商母公司就會考慮後續發展。

當外商續留意願越來越低,就會像大都會人壽、國際紐約人壽等美商紛紛退出亞洲市場,「這也是台灣壽險市場亂象擠壓到正常發展的保險公司,進而帶給外商的經營困境。」台灣金融主管機關沒有做好監理工作,或許正是讓外商公司退卻的原因。

▲▼保德信人壽示意圖。(圖/記者湯興漢攝)

▲保德信人壽員工將面臨新公司的經營文化與僱傭條件的調整。(圖/記者湯興漢攝)

保德信人壽漸漸撤出亞洲市場,擬於今年底前出售台灣子公司,轉向布局新興國家市場,並開始接觸潛在買家。值得注意的是,保德信人壽是台灣私人壽險公司中,唯一對業務員採取「僱傭制」的公司,也就是由公司直接聘僱業務員,而且提供《勞基法》與《健保法》的保障。

屆時保德信人壽若撤出台灣,首當其衝便是保德信人壽的員工,除了要適應新公司的經營文化,僱傭條件上也得面對薪資福利的調整以及裁員的風險。金管會應加強規範,確保員工權益與工作權。

根據資料顯示,保德信人壽為美國保德信金融集團(Prudential Financial)所屬的子公司,在歐美、亞洲及拉丁美洲都有營業據點,而在台灣的業務包括人壽保險及投信基金產品,銷售類型多為保障型商品。截至2019年9月30日,保德信人壽在台子公司總資產為新台幣1777億元,在21家壽險公司中僅排名16名,業務員總人數約700名。

儘管在台規模不大,保德信人壽長年主攻保障型商品,其銷售策略也受到不少民眾支持,2019年全年新契約保費仍有33.4億元,市占排名第20名。

市場點名,潛在買家可能是沒有發展壽險業的金控公司,或壽險子公司規模較小的金控公司。不過,金管會對於接手公司的財務指標要求極高,金控公司若要買下體質好的外商壽險公司「錦上添花」,還須審查相關的準備與評估,恐怕也沒那麼簡單。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