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衝突「美軍護台機率下降」 學者:台灣至少要能撐三天

▲「漢光35號演習」國軍反擊操演 金山海灘「灘岸殲敵」。(圖/記者郭世賢攝)

▲漢光35號演習,反擊操演金山海灘「灘岸殲敵」。(圖/記者郭世賢攝)

記者曾俊豪/綜合報導

針對台海若發生軍事衝突,美國是否派兵支援,國關學者林穎佑認為,印太戰略改變過往美方介入區域衝突模式,在此背景下,若兩岸發生軍事衝突,美國派出軍艦「護台」的機率將比以前下降。他認為,屆時台灣必須先有能力挺住第一波攻勢,「至少要能夠撐三天,撐過第一波攻勢才有自保機會。」

林穎佑今年37歲,目前擔任中正大學戰略暨國際事務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擅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研究、資訊安全、國土安全研究、比較國防政策與兩岸關係等。他近日就兩岸關係、美中台三方角力等議題,接受《中評社》採訪。

林穎佑表示,隨著中共軍事力量提升,美國要像過去一樣,將航空母艦開到台海的機率已經下降,「因為美方的印太戰略以提供資訊取代實兵介入,這也是台灣購買F16V戰鬥機的原因,其戰鬥機系統可以與美軍連線配合作戰。」

▲▼美軍第七艦隊進行穿越菲律賓海行動。(圖/翻攝臉書 美軍第七艦隊)

▲受印太戰略影響,學者認為美軍援台機率下降。(圖/翻攝臉書美軍第七艦隊)

他指出,融入印太戰略對台灣是好事,代表台灣地位重要,因為過去一、兩年,美國還有人提出棄台論,認為台灣並不重要,現在反而沒有這種聲音,轉變的關鍵就是印太戰略。

林穎佑以1996年台海危機為例,當時解放軍的軍力無法與美國正面抗衡,如今,30年過去了,解放軍軍力成長,飛彈射的更遠,軍艦可以突破島鏈,空軍也有繞島或遠海長航的實力,迫使美國將第一島鏈的基地撤到關島、澳洲和新加坡第二島鏈。另一方面,也將南海、印度洋納入戰略網絡,只為了制衡北京。

他分析,在印太戰略的指導下,兩岸若發生衝突,美國會希望印太國家聯合起來對抗中國,而不是像傳統區域衝突只倚靠美軍實兵介入。最好的例子,便是兩年前的環太平洋演習,美軍偵察機偵測目標,然後日本陸上自衛隊、澳洲海軍配合攻擊。

▲國軍公佈2020年2月9日F-16A監控解放軍的轟6K。(圖/國防部)

▲我F-16A於2020年2月9日監控解放軍轟6K。(圖/國防部)

林穎佑認為,美國希望印太區域國家能夠跟美國的系統連線,若發生戰事,美軍不需要實兵介入,而是透過分享數據與情報讓當地部隊去攻擊,「這點很重要,就代表美國沒有介入,其他國家要如何做反介入?」

也因此,若是兩岸發生軍事衝突,他認為美軍出兵增援的機率已比過往下降,「台灣至少要能夠撐三天,撐過第一波攻勢才有機會,這也是為何台灣軍方要持續自造機艦,持續買武器等等,天助自助者,台灣不能完全等別人來救,起碼要先守住,等待裡應外合的機會。」

至於周邊國家的態度,林穎佑補充,印太戰略不可能像北大西洋公約組織那樣動員同盟國,而以日本來說,台灣失守對日本是很大危機,因此應該會有相應做為;對南韓而言,首要敵人是北韓,因此日韓處理兩岸衝突的態度就會不一樣。

▲▼  美軍偵察機經過台灣南方巴士海峽 。(圖/翻攝自「飛機守望」推特)

▲ 美軍偵察機經過巴士海峽 。(圖/翻攝自「飛機守望」推特)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