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忠正/避免經濟大蕭條 美國推出需求擴張政策 防「L型」復甦

2020年03月26日 14:54

 ● 林忠正/經濟學博士,曾任立委、金管會委員、民進黨副秘書長、中研院研究員、台大教授。

新冠肺炎在美國境內的蔓延,確診和死亡的案例不斷攀升,大眾的恐慌也迅速升高,不只「恐慌指數」之稱的芝加哥選擇權交易所(Cboe)波動率指數創下新高。紐約股市的道瓊工業指數由今年二月間近三萬點的高峯,一度曾迅速跌至一萬八千多點,目前跌幅達三分之一以上,日前一度跌破2017年川普就職總統時的水準。無獨有偶,石油價格也跌到每桶30美元以下的新低。

歐洲的情況則更為危急,已成此次疫災的新震央,尤其義大利、西班牙等國,在短期內暴增成千上萬的確診病人,早已崩壞當地的醫療體系!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紐約時代廣場行人寥寥無幾。(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美國興衰 決定全球經濟走勢

美國經濟興衰決定全球經濟走勢!由於美國是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歐盟市場則次之。疫情對全球經濟的影響,主要就看北美和西歐兩大消費市場的變化。

就經濟而言,疫情本身的衝擊,主要是來自抗疫所採取的隔離和封鎖措施,例如關閉國境、封城或封市,一定會大規模地阻礙了人員的交流,不只是生產活動,大型活動和消費行為也因此急劇下滑。

北美和西歐的需求疲軟,將直接導致主要貿易伙伴,如:中國、加拿大、墨西哥、日本、德國、台灣、南韓、泰國等國的出口產業受到拖累。美國對世界經濟的重要意義,不僅僅在於它是全球最大的經濟體,也在於它在全球經濟中不可替代的龍頭地位。

最近美國銀行證券美國經濟部門負責人邁耶(Michelle Meyer)稱,疫情已經蔓延至中國以外地區。之前,他曾樂觀預期美國經濟會「V型」復蘇,現在他預計美國會呈現「U型」衰退。也就是說,經濟活動將如跳水般崩落,消費支出和企業投資突然急速下滑,跌到很深的底部,而且會在底部盤旋一段時間後,經濟元氣才會再快速回升。

他甚至說這並不是最糟糕的情況,如果疫情繼續大範圍擴散,美國災情甚至超過意大利的情況,美國勢必採取更多封鎖和隔離舉措。此時,美國經濟可能面臨長期停滯,這很可能導致美國經濟出現「L型」復甦,亦即美國需要更多更長的時間才能恢復元氣。

▲美股19日漲跌互見。(圖/路透社)

群眾集體恐慌 金融市場崩跌主因

即使新冠肺炎沒解藥,美國經濟也不會有「L型」的悲慘境地!

讓我們想像一個極端的例子:如果醫治新冠肺炎的藥物,在未來幾年內都不見曙光,疫苗的研發也完全失敗,快篩的試劑也無法配合有效的隔離政策,染上病毒的人羣到處叭叭走。

即使這麼糟糕,美加和歐盟的經濟也不會走到「L型」的經濟走勢。理由很簡單,在這種情況下,新冠病毒一定會快速肆虐全球。即使每天全球各地死亡的人數一定會很驚人,但是絕大多數人會存活,因為大部分人感染後,都會產生抗體。

即使如此,疫災過後,一切經濟活動就會自然快速地復興,雖然許許多多的家庭會經歷生離死別的痛苦,這就是日前被批爆的英國佛系抗疫政策的看法。

二次世界大戰打完後,除了上千萬人死亡之外,歐洲的生產設備、交通設施、和房舍也幾乎都被摧毀殆盡,但在馬歇爾計劃協助下,歐洲都能快速復甦。何況,疫災並不會摧毀任何生產設備、交通設施、和所有房舍!

再以武漢的例子,在沒有任何有效的藥品和疫苗下,經過三個月的隔離政策,武漢也能渡過疫情的風暴;即使沒有救藥,疫情管理也能壓制疫災。所以,群眾心理上的集體恐慌,才是美國和全球金融市場崩跌的主因。

 

▲ 美股期貨指數大跌。學者指出,群眾集體恐慌,才是金融市場崩跌主因。(圖/路透社)

避免「L型」復甦 美國推出需求擴張政策 

何況美國總統川普在上周三已經提出了一連串的刺激方案,其中包括可能的賦稅減免、帶薪家庭照顧假,以及小型企業援助,其中部分計劃需國會批准。(編按:美國參議院已於25日通過2兆美元振興方案。)

美國政府表示:「我們將為小企業做很多額外的工作,增加760億美元,並發放大量的小企業貸款。美國聯準會也在很短時間就調降四碼的基本利率,明確地採取量化寬鬆(QE)措施,兼具「無限QE、定向紓困」兩大功能。聯準會也將提供一般家庭和企業前所未見的信用支持,新措施有許多是聚焦於直接援助企業主及股東,以及各州與各城市政府,以支持企業主、消費者及企業取得信貸流量,整個新融資計畫的規模可達三千億美元。」

美國這些貨幣和財政措施,就是記取1929年開始的大蕭條時代,當時美政府採取緊縮政策的失敗教訓。

不論是依照凱因斯學派的説法,在大蕭條時代只有採取刺激(財政)支出的政策才能救經濟,理由是利率太低時,貨幣寬鬆政策會因流動性陷阱而失效;或是貨幣學派認為,是聯準會緊縮了貨幣的供給,惡化了經濟環境,將衰退推向了經濟大蕭條。

美國政府目前採取的政策,就是避免大蕭條時代的錯誤政策,而採取增加政府支出、補貼、減稅的需求擴張政策,同時又採取無限寬鬆的貨幣政策,確保經濟不要走入大蕭條的情境,也就是防止經濟出現「L型」的走勢。


▲學者指出,美國推出需求擴張政策和無限寬鬆的貨幣政策,就是為了避免大蕭條時代的錯誤政策重演。(圖/路透社)

大蕭條不會再現 經濟結構今非昔比

今天的經濟結構與大蕭條時代不同!回顧1929年大蕭條發生前,美國街上充滿實體店面,工廠裏也充滿工人。今天美國的零售買賣,大多經由網路平台,外送服務和宅配極為發達,工廠裡的自動化設備,甚至智慧型機器人,都遠比工人多太多了。

由於電腦和網路的發達,能夠在家工作的比例,比起當年有天壤之別。疫情雖然會大幅減少實體店面、群聚的娛樂活動,旅遊業、餐飲及飯店業、交通業等行業的消費活動,但是網路商店和平台生意卻爆量,因此不會讓美國大部分的生產和泰半的消費活動中斷!

台灣出口美國的產品以電子消費品為主,這些買賣大多在電商平台上完成,出口影響會比較少。只要川普啟動補助受傷產業的企業和失業家庭;事實上川普已經開始決定用現金補貼絕大多數的美國人和家庭,目的就是協助美國人渡過這次疫情,並儘力維持美國的市場需求和經濟活動。

基於這些強力的財政和金融措施,大蕭條不可能再次來臨,台灣也不用跟著美國走進大蕭條!

▲學者認為,美國不會因為疫情重現經濟大蕭條,因為電商發達,仍能維持消費活動。(圖/路透)

「U型」走勢機會不大 「V型」機率更高

「V型」和「U型」的差別是,後者的經濟活動會在谷底盤旋一段不短的時間。

其實股市榮枯或投資活動都是基於「希望」,也就是多數人「對未來的判斷」。更何況,當代的經濟體,就是一個資訊快速流通的社會。

一旦,新冠肺炎的治療藥物通過人體檢測,不必等到肺炎的疫苗出現,股市和投資活動,甚至被疫情壓抑的消費活動,就會噴發回熱,形成「V型」的走勢!

即使美國進行全境大規模封區、封城、封市,推動一、二個月冷卻疫情的軟性「禁足」措施,也足以讓疫情扭轉,武漢疫情的發展過程就是個很好的例子。

美國在經歷人力和資源驚人的動員力量後,有了一、二個月的疫情冷卻的時間,應該有了更充足的預備,來對抗殘留的疫情。

現在各國包括台灣,都卯盡全力投入藥品、疫苗和快篩試劑的研發,許多都已經進入人體實驗階段,正在加速的投入和努力。有些對治的藥品和快篩試劑,很可能在未來幾個月內,就能取得許可。所以,「U型」出現的機會也應該不大。

▲川普認為,羥氯奎寧和阿奇黴素一起服用,可治療新冠肺炎。(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內需無法維持經濟 振興政策需擴大

台灣刺激內需市場的振興政策必須再擴大!台灣的經濟活動,原則上是源自美國市場的榮枯;台灣的出口產業,最終是決定在美國市場需求的強弱。在美國經濟復甦前,台灣沒有辦法只靠內需的經濟活動,來維持經濟的榮景。

疫情帶給各種電商和外送業者無限的商機,但是台灣的航空、人員運輸業、遊覽車、計程車等交通行業,旅行社、旅館餐飲、夜市、攤商,以及不少的實體商店都受到沈重的打擊。

在渡過疫情之前,我們的央行除了採取降息政策之外,也應協助大、小企業主、消費者及企業,在疫情期間內取得信用貸款,擴大融資的內容和規模。


 

▲北市知名觀光夜市寧夏夜市,因疫情人潮少一大半。(圖/記者張菱育攝)

短期生活補助措施 避免國內景氣萎縮

在政府方面,也應在疫情期間內,減緩稅賦、獎勵投資、直接補助受到疫災衝擊的大、小企業,務必維持絕大多數企業的氣息,才能渡過這次的疫災,避免出現企業倒閉潮和大量失業的人口。

此外,政府也可考慮進一步在這段時間,提供減班休息且收入不足者、無業或停業在家,但有照顧老小義務者,一些額外的生活津貼;也可以在這段期間,特別補助子女在私立幼稚園、私立托兒所的費用,甚至給予因疫情中止出國損失者,一些額外的國內旅遊券等多方面措施。

這些生活補助的短期措施,一方面可以維持經濟弱勢者一定的生活水準;另一方面,也可維持國內市場一定的消費需求,避免國內景氣進一步的萎縮。

疫情一定會在幾個月內過去,這些因應疫災的緊急補助支出,並不會帶來社會長期的結構性負擔,卻可以穩定國內經濟活動,協助經濟上的弱勢族群渡過生活的難關。

政府財政赤字控制固然重要,但在一時的大型疫災之中,政府如何讓絕大多數的企業和民眾生存下去,才是政策的最高目標!

熱門點閱》

► 林忠正/股市何時暴漲?當藥物、疫苗通過人體實驗

► 謝金河/韓元新幣跌不少 台幣相對強勢 預告台灣經濟好兆頭

► 莊奕琦/疫情最大的殺傷力 當高階人才大量傷亡

► 陳建仁/疫情緩和需2個月 台灣致死率排名倒數第二

►  隨時加入觀點與討論,給雲論粉絲團按個讚!

●本文獲作者授權,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

分享給朋友: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