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非前線已失守,否則沒必要進行大規模篩檢,反而增加醫療體系負擔。(示意圖/記者李毓康攝)
記者黃可昀/綜合報導
自疫情爆發以來,韓國、美國等國家紛紛卯起來做快篩,要抓住每一例確診案,不少人好奇,為何台灣不同樣採取此做法?東海大學應用物理系表示,其實這和「真陽性率」有關,台灣在真陽性率偏低的情況下,若啟動大規模檢測,「無異是按下『醫療體系自爆』的按鈕,一做下去就會直接摧毀我們的醫療體系,接著就是全面潰敗!」
東海大學應用物理系在粉專PO文,高死亡率與醫療超載有密切關係,當大量確診者湧入醫院,醫療體系頓時無法負荷就會崩潰,病人即使住進醫院也得不到妥善照顧,甚至連醫療人員都暴露在極高的染病風險下,「現在歐洲各國的慘況,多少都與醫療超載有關,只有德國依靠其強悍醫療制度,還守在1%以下。」
貼文指出,美國現在檢驗了約76萬人,陽性約12萬人,陽性率高達15%;台灣至今則檢驗了2萬9915人,陽性共298人,陽性率略低於1%,「而且我們是針對『高風險族群』,有旅遊史、接觸史以及症狀者採檢」,所以如果全面擴大篩檢,實際得到的陽性率應該遠低於1%。
▲南韓疫情已經失控,只好全面擴大篩檢。(圖/達志影像)
若台灣也採用大規模篩檢,再算入驗出「偽陽性」與「偽陰性」的風險,就算檢驗準確率高達99%,仍會有1%的人是被驗錯的,在偽陰性率1%的情況下,3000個已感染者會有30個被驗成陰性,這些人被放出去趴趴走就成為防疫破口;而在偽陽性率1%的情況下,3000個沒被感染的人當中,會有30個被送入負壓隔離病房,這時就會產生醫療超載的問題,「而且是被沒病的人給擠爆的,天底下還有比這個更荒謬的事情嗎?」
在這樣的風險下,美國與韓國仍採大規模採檢的原因是「確診例已經過多」,美國12萬確診中,若偽陽性1%,代表有6000多人沒病卻被當有病,其實對大局影響不大,「以這樣的人數來說,會把醫療資源集中在重症患者身上,『偽陽性』的人其實是陰性,當然不會有症狀,不分青紅皂白跟無症狀真陽性的一起隔離起來就好,雖然他們是有點衰啦。」
結論就是,我國與韓、美的「真陽性率」不同,台灣真陽性率很低,所以偽陽性率對母體影響很大,相反地,「歐美跟韓國都是在體認『已經爆掉了』(高真陽性率)之後啟動大規模篩檢」,因此即便存在偽陽性風險,對母體的影響也不會太大。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