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人看過來!專家重新定義「拜師」態度:想辦法把老師踩在腳下

▲▼學生,老師,學校,上課。(圖/pixabay)

▲碰到好老師時,千萬不要想著「拜師」,反而應該要想辦法把老師「踩在腳下」?(圖/pixabay,下同)

記者萬玟伶/綜合報導

從學校到出社會,不論在學業或工作上,總會遇到不少老師與前輩,他們給予的教學和指引,往往讓人相當受用。雖然如今沒有古代繁複的「拜師」禮儀,但現在碰上值得效法的老師、前輩時,可以怎麼做?什麼尊師重道都已經是老生常談,商管、數據專家紀坪在最新著作《偷師:拷貝、拆解、上色、拼圖,善用四步驟,去蕪存菁成大神!》中竟然表示「對一個大師最尊敬的方式是,將他踩在腳下」?

「我的建議是,如果你有機會碰到一個讓你心儀的好老師時,千萬不要想著要『拜師』,相反的,你該有的心態是,想辦法把這個老師『踩在腳下』。」紀坪引用西方兩位名人的說法,「支持」他的論點,畢卡索曾說「對一個大師最尊敬的方式,就是將他踩在腳下」,牛頓的名句「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事情」則最為有名!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學生,老師,學校,上課。(圖/pixabay)

「把老師踩在腳下」乍聽極不尊重,但紀坪解釋,人們要學習的是大師的思維,而不是形象。「拜師的本質上,就是站在大師的腳邊往上看,除了崇拜大師之外,並不容易真正看見大師的視野。如果你想真正學到東西,最該有的角度是,你要能試著站在跟大師相同的視野上去看事情……」

他也指出,人們常會碰到的老師、前輩,往往可以粗分成2種人。一種是希望學生乖乖的把他們傳授的技術、哲學,原封不動地接收,不能有任何質疑;另一種老師,除了傳授知識、學識,還會和學生、晚輩聊聊如何在現實中運用,當然也接受學生的舉一反三、疑問與討論,在一來一往間迸出的火花,對於學生、晚輩來說,可能是更肥沃的養分!

紀坪認為,第一種老師就是希望學生遵循傳統的拜師,「上對下關係明確,學生不得逾越。」第二種老師雖然沒有明說,但他們帶領晚輩的方式,就是「鼓勵學生要自己站高一點,有更寬一點的視野。」因此他幽默地說,「遇到好老師,不要浪費時間去崇拜,大膽的踩到老師的身上吧!當然這個踩不是指『物理』性的踩,而是『心態』上的踩,要試著從老師的視野去看世界。」

▲▼學生,老師,學校,上課。(圖/pixabay)

「事實上,在我求學的過程中,所有對我最有助益的老師,都有一個共同點:他們都不會要求學生,死板的去複製老師所教的東西,反而希望學生能找到自己有興趣的主題學習及研究,打破標準框架,找出自己的方向。」而這樣的老師、前輩,最開心的事莫過於「看到晚輩們獲得比自己更大的成就」,如此的互動關係,也才能為學術、職場環境,啟動正面能量!

▲▼偷師,紀坪,時報出版。(圖/時報出版提供)

《偷師:拷貝、拆解、上色、拼圖,善用四步驟,去蕪存菁成大神!》
作者:紀坪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20/03/24
ISBN:9789571381121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