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偷走我的魚?」瑞芳漁民怪海豚食量大掛布條 鯨豚協會:人類才是元凶

▲ 瑞芳漁民怪海豚食量大掛布條 中華鯨豚協會回應了。(圖/翻攝自「中華鯨豚協會」臉書粉專)

▲ 誰偷走我的魚?瑞芳漁民怪海豚食量大掛布條,中華鯨豚協會回應了。(圖/翻攝自「中華鯨豚協會」臉書粉專)

記者郭世賢/新北報導

北部濱海公路新北市瑞芳區深澳漁港出現一幅巨型布條指出,建議政府海豚量實在太大了,食物鏈被海豚吃之殆盡,魚獲會被海豚吃到滅種,建議政府開放捕捉等。布條一出引發熱議,中華鯨豚協會有話要說表示,氣候變遷、過度捕撈、過度開發、人為污染才可能是減少漁業資源的元兇!不能將鯨豚當成為「洩憤的對象」以及「代罪羔羊」!

巨型布條8日出現,寫著「建議政府,海豚量實在太大了,我們的食物鏈被海豚吃之殆盡,可能我們食物會被海豚吃到滅種,請速開放捕捉,等海豚量小的時候再保育,感謝政府德政」。布條一出被人噴白漆,寫上「自私的人類」,9日被人拆下。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中華鯨豚協會指出,隨著海洋資源的浩劫,鯨豚與漁業衝突越演越烈,海豚會破壞漁具、盜食漁獲、驚嚇魚群,這些搗蛋的行為都可能使漁獲量減少,造成漁民的經濟損失,但是真的都是因為海豚調皮嗎?還是有什麼背後有什麼更重要的秘密是我們不知道的?

「經常延繩釣拉起來只剩魚頭,魚都被海豚吃掉!」漁民哀怨說,其實目前使用延繩釣的漁民,已經少之又少了,相對成本高,現在大部分都改用流刺網捕魚,流刺網可以將大魚小魚通通一網打盡。氣候變遷、船隻撞擊、海洋噪音、人為污染等原因,都可能使鯨豚的數量減少!

捕捉海豚就可以提升漁獲量?這樣其實沒有解決最根本的問題!中華鯨豚協會表示,氣候變遷、過度捕撈、過度開發、人為汙染才可能是減少漁業資源的元兇,不能將鯨豚當成為「洩憤的對象」以及「代罪羔羊」。

中華鯨豚協會建議,政府單位與學者合作進行科學研究,並透過補助的方式漁民來協助「改善漁具、漁法」,尋找能夠有效驅趕鯨豚的方法,減少不必要的混獲,同時也能兼顧漁民的荷包,協助漁民發展休閒漁業,幫助漁民維持生計,取得相對平衡點。

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產學交流組主任陳麗淑表示,鯨豚在地球上已存在數千萬年,過去鯨豚沒有把漁業資源吃光,反倒是人類出現後漁獲量才出現明顯下滑,該檢討的是人類的濫捕。

陳麗淑說,鯨豚本來就是自然資源的一部份,若自然資源下降的話,鯨豚數量也會一併下降,而現在鯨豚還有一定的數量,代表漁業資源還有足夠的量,但數量若開始減少,就換人們該擔心,是否海底的資源已消逝殆盡,無法供給人類所需的資源了。

「美麗最大的祕密」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