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公衛學院今(4/13)舉行抗COVID-19說明會,討論社會要如何恢復正常生活。(圖/翻攝自台大公衛學院4/13抗COVID-19說明會)
記者林育綾/台北報導
新冠肺炎(COVID-19)全球大流行,許多國家採取限制入境、封城、社交隔離等措施,然而防疫措施越久,對經濟衝擊越大,甚至帶來比疫情本身更重的傷害,台大公衛學院今(13)日提出,若社會要逐漸復甦、重新開機恢復往日活動,「快篩」將成為關鍵,區分出感染者、未感染者、已康復者,讓有免疫力者回到工作崗位保護群體,等待疫苗及抗藥物出現,防疫措施將可陸續解除。
什麼時候社會才能恢復正常生活?是各界關心的焦點。台大公衛學院主任陳秀熙今(13)日表示,先前被大量討論的「佛系防疫」(英首相強森提出,讓60%~70%的人感染以達到群體免疫),這說法並不是完全不對,但問題是要能透過篩檢區分出哪些人已免疫(有抗體)、哪些人未免疫(沒有抗體)。
他說明,透過快篩病毒抗體(可找出已感染的康復者)和快篩病毒抗原(找出感染者)2種途徑,讓已感染且康復、具有免疫力者回到工作崗位,保護群體;而染病者則隔離治療,雙管齊下才不至於拖垮經濟。尤其是針對醫療人員、觀光旅遊業人員、航空人員等來進行篩檢,這對於未來社會復甦的決策上,將提供重要關鍵。
▲台大公衛學院陳秀熙主任提出,在國內同步採用「快篩病毒抗體」和「快篩病毒抗原」,區分出免疫者及感染者,才能進一步規劃社會重新開機。(圖/翻攝自台大公衛學院4/13抗COVID-19說明會)
陳秀熙舉出,目前國外已經有抗體快篩,國內也有業者開發中,希望政府能提前部署,盡快引進和上市,在國內同步採用「抗體快篩」與「抗原快篩」,如此一來,才能進一步決策社會逐步復甦、重新開機的規劃。他預計,歐美最快5月會逐漸採取此措施,爭取時間等待對抗病毒的藥物和疫苗出現,屆時就能逐漸恢復正常的生活。
他認為,不論從企業或其他觀點來看,這條路必須要走,但是在還沒有辦法做到這一步之前,各種防疫措施像是拉開社交距離、戴口罩、個人與環境衛生等基本防疫措施都還是要繼續做,做得越好,社會逐步復甦的機會就越高。
台大醫學院急診醫學科臨床副教授李建璋也建議,我國可採用「床旁一體化核酸檢驗」,其敏感度相當高,且需時僅約60分鐘,更無須實驗室空間,適合設置在機場、戶外、急診篩檢,可惜目前資源不夠且價格昂貴,但若能更普及使用,對於快篩有很大幫助。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現在還是觀察期,所以不會馬上放鬆相關防疫措施」。(圖/ETtoday攝影中心攝)
而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13)日也在記者會上坦言,關於台灣何時鬆綁防疫措施,心中的確一直有規劃,不過時程還沒確定,「現在還是觀察期,所以不會馬上放鬆相關防疫規劃」。他強調,「除非整體快篩都有了,疫苗都有了,就必然會走到那樣的路」,但現在還沒有,就先觀察,「何時讓大家生活恢復正常,這也是我們一直在想的。」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