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4百萬人染疫! 「60天時間軸」看中國在疫情爆發初期做了什麼

▲▼武漢華南海鮮批發市場。(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 最早爆發疫情的武漢華南海鮮批發市場。(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記者陳宛貞/綜合外電報導

新冠病毒(COVID-19)2019年底自中國爆發,至今造成全球多達401萬人染病,奪走27.6萬條性命。美國及其他許多國家質疑,病毒最早在中國出現時,當局的做法是否完全透明。英國BBC整理中國去年12月至今年1月間採取的行動,觀察中國究竟說了哪些、做了哪些。

12/1

根據醫學界權威學術刊物《刺胳針》,首度有個案出現症狀。但人們認為,病毒首次出現是在11月。

12/27

湖北省某省級醫院醫師向當局通報,出現類似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的疾病。此時,病例已經成倍增長。

12/30

武漢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向當地醫院通報「不明原因肺炎」,要求各醫院報告過去一周內所有可疑病例。

武漢市中心醫院急診科主任艾芬收到疑似感染新冠肺炎的患者檢查結果,拍照後傳給另一名醫生,此後照片在武漢醫學界廣為流傳。

微博上開始流傳「神秘肺炎」相關報導,引發人們對一種致命病毒的憂慮。

12/31

中國官員證實,正在調查27起病毒性肺炎病例,已經派出衛生專家小組前往當地。當局表示,其中7人病情嚴重,但未發現人傳人個案,並向世界衛生組織(WHO)發出警告。

▲▼  艾芬微博。(圖/翻攝自微博)

▲ 艾芬公開批評當地政府審查疫情訊息後失聯3周。(圖/翻攝自微博)

1/1

武漢一家醫院在微信上發文表示,他們正在「與一種神祕的肺炎戰鬥」。

艾芬宣稱,她因「散布謠言」受到醫院紀律委員會譴責。

武漢公安局拘留8名散播相關謠言的人。他們在央視《新聞聯播》節目上報導病毒新聞,觀眾多達數百萬人。

WHO進入抗疫緊急狀態,以應對可能發生的大爆發。

華南海鮮批發市場出現多起病例,被指可能是病毒的源頭。中國當局下令關閉。

1/3

各種指控開始在中國社交媒體上引起關注,例如地方衛生當局禁止醫院工作人員公開討論病毒。BBC無法證實這些指控的真實性,因為許多文章已經被中國當局刪除。

1/5

武漢衛生部門首次發表相關公共訊息,宣稱這種病毒不會人傳人。

1/7

包括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內的高層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上討論這次疫情,可見他們很早就知道病毒存在。

1/8

當局派出第二組專家團調查疫情。

1/9

中國公布新冠病毒基因組,證明其與SARS及MERS(中東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有關。科學家已經有能力開發出病毒檢測方法。

▲▼世界衛生組織(WHO)秘書長譚德塞(Tedros Adhanom)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會議前,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握手。(圖/路透)

▲ 譚德塞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會議前與習近平握手。(圖/路透)

1/11-17

中國共產黨在湖北省召開重要的年度政治會議。當局在這段期間內沒有通報新病例。

1/14

WHO在推特發文表示,「中國當局的初步調查並無發現明顯的人傳人證據。」

但報導指出,由於病人數量過多,當地醫院懷疑,真實情況可能並非如此。

1/15

一名患者自武漢返回美國,成為美國首起確診病例。

1/20

隨著中國其他地區也出現確診病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專家團證實發生人傳人。

南韓出現首起確診病例。

1/20-21

WHO派遣代表團前往武漢調查。他們表示,有證據顯示發生人傳人,但還需要更多分析。

1/21

中共中央委員會機關報《人民日報》首度提及新冠病毒,以及習近平正在採取的應對措施。在此之前,中國官媒不是忽視或淡化疫情,就是聚焦於農曆新年。

中國官媒證實291起確診病例。

面對國際社會質疑中國掩蓋真相的聲浪,中國負責法律與秩序的最高政治機構表示,「誰為了一己之利,刻意遲報瞞報,誰就將永遠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WHO正討論是否將此次疫情提升為「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

1/23

武漢及周邊城市封城。

WHO決定,暫不宣布國際衛生緊急狀態。

▲火神山醫院收治武漢肺炎患者。(圖/翻攝新華網)

▲ 火神山醫院收治武漢肺炎患者。(圖/翻攝新華網)

1/23-25

中國建築工人建造火神山醫院及雷神山醫院。

1/24

中國政府下令,全面禁止野生動物肉類交易。

1/24-30

中國迎來農曆新年假期,數百萬人春節期間在國內移動。

1/25

中國要求所有出境旅客通報健康狀況。

1/28

WHO秘書長譚德塞與習近平開會討論疫情,強調這是WHO的首要任務。

1/30

WHO宣布,新冠疫情為國際公共衛生緊急事件。此前中國境外已有82起確診病例。

►不再眷戀青春,因為我持續擁有。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 ETtoday著作權聲明 ]

相關新聞

讀者迴響

熱門新聞

最夯影音

更多

熱門快報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