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氧层可以保护地球,免遭太阳有害紫外线的照射。(示意圖/取自免費圖庫NASA官網)
實習記者劉雪兒/綜合報導
歐洲太空總署(ESA)4月初發現,北極圈上方的臭氧層破口的面積相當於格陵蘭島,甚至横跨了极地冰川的表面,雖然1個月內竟神奇閉合,但相關議題再度搬上檯面。BBC指出,多年以前,科學家為阻止臭氧洞擴大,使用替代化合物補天,沒想到它在空氣中無法分解,可能還會對人類健康造成威脅。
根據BBC報導,對臭氧層具有破壞力的氯氟烴(又稱氯氟碳化合物),曾被廣泛用於制冷、空調、溶劑和氣溶膠噴霧中,而聯合國為了管制使用,並於1987年簽訂《蒙特利爾議定書》協議,科學家們也都開始研究新替代化合物,而臭氧洞確實有明顯的縮小。
BBC指出,加拿大研究人員在研究北極冰標本中,發現補天替代物的化學物質之一「短鏈全氟羧酸化合物」(short chain perfluoroalkyl carboxylic acids,cPFCAs)無處不在,它融入了人類的生活,從家具到衣服,從食品包裝到飲用水等都可以找得到。
參與研究的多倫多約克大學的楊教授(Prof Cora Young)表示,北極冰全氟化合物的含量要比《蒙特利爾議定書》之前的水平高出10倍,雖然人們對這種化學物質及其潛在的毒性相關知識不足,但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它正在對環境造成大量污染。
值得一提的是,北極冰中發現的這些化合物的相關產品無法在環境中分解,也無法透過現有的水過濾技術過濾掉, 人們現在越來越擔心全氟化合物給人體健康所帶來的影響,包括癌症,肝損傷和生育力下降等。
讀者迴響